習近平西北行 關注生態背後的「綠色」考量
【大公報訊】中新社6月22日發表題為《習近平西北行,關注生態背後的「綠色」考量》的文章。文章指出,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後在青海、寧夏考察調研。再赴西北,生態保護這篇「大文章」,又一次成為習近平的關注重點之一。
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與瀾滄江的發源地,被稱為「中華水塔」。來自三江源的水,滋養着大半個中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始終從中華文明存續的高度,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青海承擔着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此番青海考察,習近平強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也十分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功能最大化,是這一區域的主要任務。「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習近平還明確了重點任務──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這個「中華水塔」守護好,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青海考察後,習近平赴寧夏考察,同樣關注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文章」。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全國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區,有着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體系。
此次寧夏考察,習近平進一步強調,保護好黃河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生態環境,是寧夏謀劃改革發展的基準線。習近平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要求:要深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他特別提到打好黃河「几字彎」攻堅戰,強調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和鹽碱地綜合治理,讓「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西北行,也是中共中央4月決定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後,習近平進行的又一次地方考察。今年5月,習近平在考察山東時,就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調,「生態環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