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幼教事】孔子因材施教觀念與現代教育理論相通

◆圖為美國最高法院西側門楣上的雕像群,左起為:孔子、摩西、梭倫。資料圖片
◆圖為美國最高法院西側門楣上的雕像群,左起為:孔子、摩西、梭倫。資料圖片

  我在研讀瑞吉歐(Reggio Emilia)教育方法時,發現這套現代教育理念與孔子的教育觀,有驚人的共通之處。儘管兩者存在於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但它們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實踐卻在某些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瑞吉歐教育方法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尊重每個兒童的個體差異和潛能,認為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學習。而孔子的教育觀也強調因材施教,即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才能教學。

  孔子認為,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教育應該根據個體的差異作個性化的教學。這種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理念在瑞吉歐教育方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瑞吉歐希望幼兒園教師仔細觀察兒童的興趣和特長,並據此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活動。他們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經驗來探索和學習,而不是按照固定的課程大綱進行填鴨式教學。

  同樣地,孔子也強調教育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

  瑞吉歐教育方法注重通過實踐和經驗來建構知識,認為兒童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和經驗的積累來學習的,因此應該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機會。

  而孔子的教育觀也強調學而時習之,即學習後要時常複習和實踐。他認為通過實踐和反覆練習可以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在瑞吉歐理論中,教師會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和項目式學習,讓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和成長。他們鼓勵兒童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和創作來探索知識,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

  同樣地,孔子也強調通過實踐和複習來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果。他提倡溫故而知新,通過回顧過去的知識來發現新的理解和見解。

  學習環境影響深遠

  瑞吉歐教育方法認為環境是兒童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為兒童創造一個豐富、開放和包容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和成長。而孔子的教育觀也強調環境對教育的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認為人的天性相近,但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會使人產生差異。因此,他強調要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受到正面的影響。

  在瑞吉歐的幼兒園中,教師們會精心布置教室和校園環境,為兒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材料。他們鼓勵兒童與環境進行互動和交流,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同樣地,孔子也強調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讓他們受到正面的影響。他提倡近者親,遠者疏,即與親近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與疏遠的人保持適當的距離。這種理念在現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瑞吉歐方法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義大利,和孔子相距近兩千五百年、8,400公里遠,但兩者居然有共通處,都是通過尊重兒童、強調經驗與實踐以及重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等方面入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瑞吉歐教育方法,為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條件。

  梁可茵老師(學研社成員,從事幼兒教育寫、教、編達二十多年,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喜歡發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