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在穗創業遇挑戰 倡設資訊平台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與團結香港基金昨日聯合發表《香港青年於廣州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報告。圍繞包括能力和認知與實際需要的差距、創業資訊獲取與解讀、創業基地發展同質化等7個在穗創業的香港青年面對的主要挑戰,提出針對性建議,又提倡7項建議,其中向特區政府提出3項建議,包括提供短期就業技能、建立大灣區港青創業政策資訊平台以及拓展創業港青的營商配套諮詢服務。

  不熟悉內地行業運作

  截至去年7月,廣州共有52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吸引2,000多名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累計孵化項目2,099個。是次研究採用實地考察和個案訪談的調研方法,到廣州天河及南沙訪問了十多位香港青年及負責人,涵蓋超過20個產業方向。研究發現,香港青年對內地行業運作、創業模式,兩地政府的資助形式和補貼政策並不熟悉,申請政府資助時遇上困難。他們又認為內地創業政策轉變快,駐粵辦亦未能充分了解創業港人的需求,支持不夠全面。

  對此,團隊建議特區政府應以先就業,後創業的模式,協助港青獲取當地相關行業技術和經驗,逐步建立創業網絡,亦建議建立如HKYouth+手機應用程式發放相關資訊,駐粵辦亦可透過轄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中心提供教育和醫療諮詢服務。

  他們並建議廣州市政府提升民營孵化載體功能,令獲取創業資訊更便利,又建議加強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與廣州孵化基地的合作,建立內地網絡同時拓展香港海外市場。

  多位參與調研訪談的香港創業青年代表、NGO組織負責人、大灣區職場導師昨日接受本報訪問。其中,2000年就北上廣州創業的林惠斌認為,為企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提供諮詢和解決方案十分重要。例如在創業前期要幫助港青了解內地的政策、市場、文化和營銷模式等,在企業註冊和經營階段幫助解決身份認證、企業招聘、市場推廣等。

  港青鍾斯敏去年北上廣州創業,其公司主營業務範圍是軟件、網頁和系統開發等,主要合作對象是學校和各大教育機構。鍾斯敏坦言,目前項目落地的難點就是缺乏與大灣區有需要的內地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對接。她希望特區政府與相關行業協會和機構,協助提供一些項目對接和定向的業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