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扎一刺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六歲時,我們一家由藍田搬去沙田。搬屋那天是深夜,用貨車以螞蟻搬家般往來九龍與新界好幾轉。爸媽最忙碌,搬屋的事親力親為,沒有請外援。我就最不給力,不但幫不了忙,還成為父母的負累。小時候我頑皮不懂事,但創意無限,坐在簡陋的木板車右前方,自封為司機。父母忙着搬屋,我卻在新居的門口「開夜車」。小時候警覺性低,在車上「照顧乘客」時手不慎被刺扎到,要勞煩媽媽在漆黑的貨車內幫我把刺清走,至今記憶猶新。

  被木刺扎到手是很多人的經歷,看似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為生活帶來不便。小小的刺令人渾身不自在:拿起水杯會痛,用筆寫字又痛,連刷牙洗臉都痛。一個看似小小的問題,卻降低了整個生活的素質。大人和小孩的生活態度也是一樣,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背後可能代表一個關鍵的生活模式,一個關鍵的處事原則。表面的一條小木刺也不能說成小事一宗,望它不會小事化大就好。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下棋時,只要棋子錯行一步,就會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習態度也是一樣,以為英文默書不計平時分就可以馬虎,結果因串字能力不達標,連帶寫作和抄筆記的能力也力不從心。平日功課貪快也只是棋子的其中一步,背後可能預示整個人生的態度,是生活中慣性做事粗心。學生做錯事不應只怕受罰,應關心錯誤行為在人生中的定位。六年級的同學如果因為中學已有着落而停止學習,家長和學校老師所關心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學業水平和求學態度,會否影響中小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