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政道/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人手\陳建君

  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本月初,大埔區一名男學生疑在校舍內自尋短見,由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理;事發10天前,同校一名中五男生於校舍高處墮下,送院搶救不治。兩周內發生兩宗懷疑學生自殺事件,實在令人擔憂又痛心。

  對校方而言,當務之急自然是疏導校內學生的情緒,同學面對同儕接連自尋短見,必定出現不安情緒,一定要避免這個氛圍蔓延下去。我認為,有關工作不能單靠學校,教育局需盡快安排專業人員,協助鎖定區內一些高危學校、小區或小群體等,詳細分析「出了什麼事」,才能對症下藥。

  特區政府於去年12月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截至今年3月,醫管局精神科接獲168宗校長轉介個案及75宗校長電話查詢,緊急個案約佔3%,半緊急個案佔四成,其餘屬穩定或已接受醫管局跟進。

  新民黨一直關注港人的精神健康,青年人是香港的未來,我們更有責任關注他們。但醫管局的專業資源有限,只能應急,教育局能夠為校長及老師提供的專業支援亦十分有限,情況令人憂慮。

  醫管局數據顯示,接受各醫院聯網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按年上升,2023至2024年度,患者增加至約30萬人;而截至去12月,醫管局轄下只有403名精神科醫生,平均每名精神科醫生跟進744.4名病人。儘管精神科醫患比例已有所改善,但不少病人仍然需要花費長時間輪候求診。

  究其原因,精神健康服務人手的培養速度跟不上社會需求。衞生署、社署、教育局實際聘用的臨床心理學家數量都少於編制。醫務衞生局實在有必要迎難而上,盡快增加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人手,並研究培育更多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專才。

  此外,關愛隊扎根社區,較容易接觸潛在個案。今年3月,特區政府啟動「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讓關愛隊協助識別有需要的長者、照顧者,繼而轉介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此計劃無疑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不少精神病患者未能察覺或不願到精神科求診,社區內若多了數十雙眼睛協助識別,或可阻止一些悲劇發生。

  學童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我建議待計劃運作成熟時,可進一步加強對關愛隊的培訓,除了善用「陪我講」等現有平台外,還可考慮增加資助,聘請正攻讀精神科、臨床心理學的學生參與家訪等關愛活動,以識別及轉介更多潛在個案,預防悲劇發生。

  作為大埔區議員,我將持續跟進,包括與區內學校保持聯繫,了解他們的需要,並與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攜手促請當局在政策層面加強對校方的支援。也會研究地區層面能否增加關懷措施,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做青年的知心人、引路人。望莘莘學子保持身心健康,在香港這個家快樂成長!

  新民黨大埔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