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表演場地個性 提升香港藝演水準

  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特區政府自2009年起推出「場地夥伴計劃」,讓康文署轄下十四個表演場地與不同的演藝團體或機構建立夥伴關係,一方面為藝團提供穩定的表演平台,加強推動藝術發展;另一方面有效促進場地持續使用,同時增加藝團與署方之間的良性互動和交流,從而提升表演的整體質素,實現共贏。無容置疑,「場地夥伴計劃」展示出署方在表演藝術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具重大意義。筆者作為計劃的主席,認為署方未來可循場地個性化、特色化等方向進一步推動計劃,為藝團提供更精準的支援和合作,並打造更多具特色的表演場地,讓市民享受更優質的藝術表演。

  要推動表演藝術發展,場地是其中一項關鍵因素。要知道,不同類型的表演如音樂、戲劇、舞蹈等,都對場地的空間布局、聲光設備、觀眾席型有特殊需求,而場地的定位、規模和硬件設施對於藝團的表演形式和風格產生直接影響。推動表演場地個性化,意味着要明確場地的定位及發展方向,並配置相應的專業硬件設施,以滿足不同類型藝術團體及觀眾的需求,為表演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目前,不少表演場地都朝着個性化方向發展。以葵青劇院的黑盒劇場為例,它是專門為小型及實驗劇場而設的表演場地,觀眾席可配合舞台設計而改變,變相給予藝團很大的創作和呈現空間,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獨特而貼心的觀演體驗。又例如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和荃灣大會堂,它們都以出色的音響系統聞名,其中荃灣大會堂更被媒體尊稱為本港「最佳古典音樂場地」,其場地夥伴團體「荃灣有爵樂」在過去一段時間積極籌辦不同的音樂節目,成功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及本地的爵士樂家,包括爵士大師、新晉樂手及青年樂隊,和市民分享不同流派的爵士音樂,進一步將荃灣大會堂塑造成爵士音樂中心,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音樂表演。

  推動表演場地個性化發展將有助於香港藝術事業邁向更專業、更聚焦的方向。當表演場地能夠針對性地提供設備、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藝團則自然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特長,提升專業水準。同時,這種發展模式也能更準確地對接藝術供給與社會需求,使觀眾更清楚地找到符合自己品位和需求的藝術節目。這不僅能更好地服務不同層次的觀眾群體,還能推動場地和藝團之間持續的藝術創新合作,不斷提升藝術的影響力。筆者相信,通過持續優化「場地夥伴計劃」,為觀眾提供更多獨特的觀賞體驗,能夠拉近藝團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有助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長遠讓他們從單純的欣賞者轉變成為積極參與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