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風景】流行經典當代風貌

  呂書練

  流行文化是香港一張強而有力的名片,當中又以粵語片和粵語流行曲為最,尤其是後者,不但風靡東南亞,在東亞的日本和韓國也有位置,而在我國的台灣和內地更不用多說。

  今年適逢香港出生的中菲混血作曲家兼音樂製作人鮑比達(Chris Babida)入行60周年,他周前與香港中樂團聯手開了3場《新不了情音樂會》,把觀眾帶進溫情脈脈又輕快愉悅的音樂新境界。這是香港流行音樂盛況的懷舊之夜,也是對這位「亞洲流行曲音樂教父」的致敬之夜。

  音樂會編排頗有心思,由一組他創作的樂曲打頭陣,一時是天大地大的絲路牧歌,一時是摩登大唐的胡舞亂旋,西式搖滾和中式二胡交織,熱烈奔放夾雜悠揚蒼涼。而那些由鮑比達作曲或編曲的流行曲旋律耳熟能詳,音樂響起時,觀眾也情難自禁地隨之吟唱或掌聲鼓勵。

  演出的高潮,自然是壓軸的音樂會主題作品《新不了情》,這是鮑比達為1993年同名電影創作及監製的主題曲(黃鬱作詞),並邀請原唱、台灣女歌手萬芳登台獻唱,她同時演唱了王福齡為1961年公映的同名電影創作的不朽名作《不了情》(陶秦作詞)。

  兩部電影公映時間相隔32年,社會背景各異,但故事脈胳和主題相近,都是講一對年輕男女衝破社會藩籬而相愛,卻因女方病逝而令人斷腸。所以,兩首情歌的曲調和歌詞格調相近。《新不了情》是爾冬陞成功由演員轉型到導演的成名作,並造就了影后袁詠儀,故事感人和票房熱賣,帶紅了同名主題曲。作為原唱者,萬芳的現場演唱牽動着觀眾的情緒。

  或許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曾聽過原唱顧媚,以及後來多位大牌如鄧麗君、蔡琴、徐小鳳甚至羅文等演唱,這次現場聆聽萬芳演唱《不了情》時,我卻感覺悲傷有餘,韻味欠足。她或許太投入,表情、動作過多,加上背景音樂強烈,令人聽不清歌詞,感受不到那種濃而不膩的深情。

  但整體而言,音樂會編曲連接東西,融會古今,借懷舊之風,呈當代風貌。令我想起20年前的「女子十二樂坊」──12位女樂手透過二胡、琵琶、古箏、笛子、中阮等中式樂器,以流行音樂形式在舞台上表演中國民樂,節奏明快,風格獨特,予人耳目一新,風行全球,也顛覆了中樂的傳統演繹。作為更具規模和專業的香港中樂團在表演形式的探索上屢見佳績,本次演出再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