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華】教書育人者 更應謙卑自省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近年來,愈來愈多人提倡親子教育的重要,家長也可算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在教育兒女方面也應謹慎而為。
筆者年少時不時聽到人說:「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相信沒有太多人會教人分妻,但確實看見過有不少人喜歡教人教兒。教人教兒,本身不是問題,孟子更提出「易子而教」的概念。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有時候,把兒女交託給別人來教導,親子之間便可免傷和氣,前提是所託付的人謙虛溫柔、情理兼備。
在親子教育方面,有幾個值得別特留意的地方,以免有所偏差。
固執偏聽不可取
多年來,筆者曾遇過一些家長,他們到學校投訴時,還未弄清事實本末,已經作出「裁決」,表示自己的孩子是個絕對誠實的「證人」,故此自己孩子說的便是真相。
筆者不是在叫父母不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可能未夠成熟,以致他們在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和表達信息三方面都有可能打了折扣;加上家長尚未了解事情,家長同樣會在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和表達信息三方面再打折扣。因此凡事先查明事實,是教兒的重要原則。
人是具情感的個體,因此在判斷時避免感情用事。有些時候,家長的情緒會被孩子的情緒所牽動,筆者曾聽過家長這樣說:「你看,孩子已哭成這個樣子,難道還會說大話嗎?」按照邏輯謬誤分析,一個人哭得如何傷心與他所說的話是否屬實,可以是不相干的。要接受孩子有情緒,在疏導孩子的情緒後,還要繼續了解真相。
現今的家長是很喜歡用社交媒體的,筆者得知各級各班都有家長開設的網上社交群組。透過網上社交群組來互通消息,善意提醒,不是很好嗎?不過,按筆者觀察,如果家長透過社交群組來教人如何育兒,那就要小心了。
同學在學校出現的任何狀況,其實家長都不是親自目睹的,萬一在網上社交群組轉發的內容與事實不符,而家長又不先去作出求證,便在網上輕言批評別人,情況或將落入不堪設想的境地。衝突雙方可能會拉攏其他人來進入自己的陣營,堅持自己是對的、別人一定是錯的,於是意見變成自以為是的事實,甚至由此引發更多偏見。如此下去,情況便走進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
這種「以訛傳訛」、「非其所是、是其所非」的做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為一些家庭帶來傷害。家長的惡意中傷,更令一些孩子被妖魔化。家長之間的矛盾,最後更可能會演變成孩子之間的矛盾,令他們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又是何苦?
在過程之中,最怕遇上一些逞強的家長,處處作出「專業」指導,筆者曾遇上一些當老師的家長,他們有時會向其他家長說:「我是一名資深老師,我才是最明白孩子的。」荀子說得好:「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實在是很好的提醒。大家應心存謙卑、温柔應對,就像解開「線球」一樣,找出線頭,逐步化解問題。
老子說:「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又說:「聖人不病,以其病病。」知道自己認知不足,那就好了;自己明明認知不足,還以為十分了解,便容易出現問題。聖人能不出現問題,是因為他們懂得謙卑自省。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自己不知道,這才能認清自身問題,加以改進。
《中庸》說:「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作為教育工作者,無論如何困難,也須回歸師心、守住師德、發展師才,真誠地去愛和教導每一位孩子。
◆盧偉成MH校長,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