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擬加學費 3年增$6636


  消息指每年加幅5%至9% 議員倡做好資助貸款配套

  香港八所資助大學本地生的學費自1996/97學年一直凍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透露,目前人均42,100元學費水平,收回成本比率僅13%,與18%財政紀律目標仍有距離,是時候檢討。據了解,蔡若蓮昨已約見部分立法會議員講解加費方案,政府擬於2025/26學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初步計劃連續加費3年,每年加幅5%至9%。多位議員普遍認為政府近年面臨千億財赤,是次調整可以理解,期望市民接受,但同時強調政府必須做好相關資助及貸款等配套,讓有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若按逐年加幅最少5%計算,2025/26學年的大學學費將增加約2,105元至約44,205元,2026/27學年加約2,210元至約46,415元,2027/28學年加約2,321元至約48,736元,相較目前學費加約6,636元。然而這和局方定下收回成本比率18%的目標、大約等於58,292元的學費水平仍有一定距離。蔡若蓮早前接受傳媒訪問亦提到,以目前大學成本計,每名學生要支付約6萬元學費才達到收回成本率18%的目標。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昨接受本報訪問透露,蔡若蓮昨日上午約見他和部分立法會議員討論有關方案,據他估計,學費連續3年的加幅約為7%,「大學學費20多年來未調整,同時政府近年財赤,政府期望上調學費以提高收回成本的比例,可以理解,但同時亦要考慮家長與學生的承受能力。」他認為若與去年全年通脹率2.1%相比,7%加幅相對偏高,「第一年(加幅)可以溫和一點,再行了解各界反應,寧願拖長一點,每年加少少會較好」,不宜短時間內「一步到位」。他強調政府需考慮家長與學生的承受能力,包括畢業後的還款能力,建議延長學生貸款的還款時間,避免出現「學貸變學債」情況。

  身兼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的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則表示,大學學費多年未加,「需要一個起點」開始加價,每年加幅5%至9%亦屬溫和。他認為加學費會減少政府補貼學費比例,但無助進一步改善大學營運,建議政府投放更多研究經費,增強香港成為高等教育樞紐的競爭力。

  27年來首加費 期望市民理解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表示,今次是27年來首次加學費,期望市民明白政府面臨千億財赤,加學費是「無可厚非」,望同學理解學習社會責任,「一齊承擔少少。」至於3年後會否繼續加學費,她坦言需視乎香港經濟狀況,包括政府赤字狀況及大學貸款收回的金額。她亦特別提到過往有學生就業後不償還貸款,亦曾有人謊報無業,希望政府加強追討學生貸款。

  本身是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的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認為,加學費會影響全港大學生,政府應謹慎考慮加幅,盡量和通脹持平,同時應視乎經濟情況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