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碰撞新中式設計 任哲:願做時代的美學翻譯者
由知名雕塑家任哲操刀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正在香港多個地點舉辦,而且備受矚目。任哲的首個澳門個展也正於美獅美高梅展出中。是次展覽以「俠義精神」為主題,由「展售會」及「公共空間藝術展覽」兩部分組成,主辦方冀以立體化、多維度及文化跨界的手法說好中國故事。現場更有全球首次發售、任哲參與跨界設計的新中式家居精品及衣飾,以當代精緻工藝詮釋中國文化禮節的精髓。對於自己「藝術顧問」的新身份,任哲表示,他和團隊希望做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語言表達,用自己的話說,即是「時代的美學翻譯者」。◆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位於美獅藝廊的展售會展出了任哲來自不同系列的作品,包括由明河社官方授權創作的金庸武俠小說經典人物系列雕塑,以及任哲極具代表性的《武士》系列雕塑和中華文化系列雕塑。任哲表示,今次在澳門美獅美高梅的展出,訪客更多是非專業的藝術愛好者,這讓他深刻意識到,藝術的傳播不應該只局限於專業領域,而應該面向更廣泛的受眾,「我們在翻譯藝術作品時,不應該只講給懂藝術的人聽,而要講給所有人聽。」
挑戰跨界設計新角色
鐌,是中國古代對器飾、器鈕的稱呼。在「鐌」系列家居設計品中,任哲特別展示了一座香薰燭台套裝,銀色燭台的頂端裝飾了一隻金色的小象。任哲說,這隻象源於一件中國古代文物,他將該象形文物進行掃描,然後參考了中國古代建築在屋頂上放置神獸的做法,讓小象與燭台結合,呈現出一種東西交融的特徵。
在服裝方面,任哲和團隊亦發揮了東方元素和現代潮流結合的特點,推出「無鐌」服飾系列。這些經過設計的新中式服裝,在剪裁上更符合當代的審美需求,但款式和風格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
「當作品和大眾接觸之後,我們發現光是靠作品還不能完全把我們的精神思想表達出來,於是我們希望藉助服裝和生活方式,拉近文化藝術和大眾之間的距離。」任哲認為,藝術不僅僅是掛在牆上的畫作或放在博物館裏的雕塑,它應該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任哲希望通過這些設計用品,讓藝術更加貼近生活。
在任哲看來,在當代社會,很多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並不深入。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將中國文化進行當代的表達和解讀。他強調,作為一名藝術顧問,他並沒有固定的個人風格,而是根據不同的項目和主題,梳理文化底蘊,提煉符號,進行創作。「顧問的功能就是去檢視一個文化,它是不是能稱之為文化,它的底蘊夠不夠,能不能提煉出來一個符號;另外一個,對於傳播的工作來講,去用自己的審美來區分和評判它是不是具備國際化,具備一定的潮流和當代性。這樣,有了深度,也有了濃度,對於文化來講才叫繼承和發揚。」
「藝術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行業。」任哲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中國文化與當代設計之間的橋樑。他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和解讀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和關注。他還表示,在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充當翻譯者的角色,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述中國文化的故事,這樣才能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武俠情懷與工業之美
任哲在大學時嘗試了所有專業,最後選擇了雕塑,他發現自己更喜歡也更擅長這一領域。雕塑創作者直接用手接觸泥土的創作方式,與他直接、真實的性格相契合。而他對中華文化的情懷,也從他創作《武士》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今次展覽中有許多不鏽鋼材質的雕塑,任哲表示,選用不鏽鋼做雕塑材料確實有自己的一份考量。這種近100年才產生的工業化材料,標誌着工業化的發展和進步。任哲希望通過這種冰冷的材料,與有溫度的人物形象產生碰撞和對比,同時,不鏽鋼所代表的西方化與雕塑主體的東方化得到融合,探索出新的藝術表現方式。不鏽鋼材質是他創作《武士》系列作品的主選材料之一,有時他還會根據主題加以磨砂、拋光等工藝,讓作品更加豐富立體。
任哲表示,《武士》系列不僅是對武士文化的致敬,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擬人化表達。「武士經歷的是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精進的過程,而武俠是武士與武士之間的社會性關係。」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觀察到近年來越來越多以中華傳統文化出發的創作,任哲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它代表了我們的民族自信,或者說精神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