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吳家坊的雨絲

  邱 明

  遠山,雨兒暫歇,風緊一陣慢一陣地攆着由濃化淡的雲絮,緩緩自山尖褪向山腳。被雨沐浴後的叢林,露出蒼翠。枝條細嫩悄然發芽拔節,指尖兒大小的花苞鼓起快速發育的乳房,被春汛催化的漿汁把它脹得生疼,花蕾忍不住興奮就要讓花瓣即刻舒展,在空中噴薄舞蹈。鳥兒忙不迭地拍抖羽翅的水滴,啼出怯生生脆溜溜的求偶呼叫。山谷澗水淙淙,急急忙忙趕路想要與磅礡的河源溪匯集。

  阡陌縱橫,炫麗着許多紫紅小朵,那是無名的野花;成片菜畦,妖冶出金黃粉團,那是農人期盼收穫菜籽榨油的油菜花。春雨霏霏,有農人趕作農事。犁頭翻捲出黑土,沁出春的芳香。老牛喘息,慢慢吞吞,荷轅負犁,向前努力。犁者,作勢揮着竹鞭,抖着牛繩,「哦……轉……」吆喝着讓耕到地角的老牛掉頭,悠長的聲音在曠野間迴旋。

  一條消息引發轟動,今年的「春耕節」、「百桌宴」繼續舉辦。春耕節是文旅創意,搞了幾年。「遊龍」、「花鼓」,鄉村嘉年華熱熱鬧鬧。地頭,有稻草紮製的碩大耕牛模型披上紅彩,一通鼓響,然後耙田插秧。鞭炮聲裏,曾經叼旱煙,捲「喇叭筒」,驅牛犁耙,弓背蒔秧的老農,現在摸出煙盒,相互散煙點火,雜在遊客中,看一幫穿漢服的姑娘嘻嘻哈哈捲起褲腳下田插秧,扯着牛繩扶犁拍照。這些城裏姑娘來鄉下遊玩,圖的是新鮮玩的是心跳。眼下會種田的人不多了,抽一口煙,噴一口煙,煙霧便迷濛了老人布滿皺紋的臉。老人們大多跟隨子女進城,為第三代的孫子孫女繼續勞累,難得回故居一趟,老鄉親晤面便生發不盡的感慨。

  紫陽書院院主吳初欣,回來有一段時間了。早年高考一度落榜,也許耕讀傳家的基因使然,他繼續努力,第二年考上地質大學,小村一時沸然。他今天要回滬上,搏擊商海,那裏有他的事業,而這裏是他的胞衣窟。這裏有他恢復修葺,心血寄託,經歷幾百年風雨的紫陽書院。昨天,他特地請了一幫文學團體的紅男綠女來看春耕節,參加紫陽書院采風筆會,這些文學韶華居然在小巷中拾撿浪漫演繹小資。

  一柄小傘,一襲漢裳,娉娉婷婷,高跟撞擊石板,篤篤鞋響,水滴濺落簷瓦,淅淅雨喧。雨聲、鞋聲,在空寂的胡同裏混雜交響。回眸抿嘴笑靨動人,低頷蹩眉楚楚可憐。造型擺拍,發至朋友圈,點讚,轉發,不亦樂乎。發微信者、看微信者,頓時記起戴望舒,腦海裏放映出詩句,放映出丁香姑娘……

  六七百年歷史的老宅巷道,各式各樣的雨,司空見慣。姑娘身束旗袍,在雨巷中彳亍,這一幕吳家坊雨巷中或曾有過?其實,吳家坊老巷中看到更多的是,斗笠、士林藍襟褂、赤腳,啪啪啪,踩得水花飛濺的村姑。她們名字如花,叫香菊、叫秀蓮、叫玉蘭,還有像《紅高粱》裏的九兒,以數字喚名。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九九、十十。這裏,四四要讀作思思,八八必須念作北北,十十輕聲為詩詩,每個數字的疊音都十分悅耳動聽。於今,吳家坊新一代的女兒,叫紫妍、叫米婼、叫妤晨……她們青春洋溢,玩網購做電商,外出打工或讀書,在客家老屋,她們居然嬗變成了「客人」。

  早餐,粥、包子,幾樣小菜,吳初欣端上一盤番薯。他說︰「奇怪,就是它百吃不厭。在上海,常想着吃家鄉的番薯。」眾人吃着番薯,一同頷首感嘆。有人問:「是呵,為什麼鄉下自己種的番薯又香又甜,比城裏買的好吃多了。」吳初欣笑笑,沒有回答。

  雨,悄悄地下。主人、客人一會都要在雨中出發。煙雲朦朧,雨,澤潤了吳家坊的山川。風刀雨銼,將吳家坊細緻地雕琢成老舊瑰寶。雨絲被風吹颳,漫天交織,與無盡的思緒糾結。無論走多遠,它都纏着你,零零亂亂,固執地在心田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