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慈善管理 不能僅憑一腔熱血

◆樂橄兒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總幹事張艾玲
◆樂橄兒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總幹事張艾玲

◆樂橄兒學員的文創作品。
◆樂橄兒學員的文創作品。

  上世紀六十年代,張艾玲出生於北疆邊陲的齊齊哈爾市,5個月時就被祖母帶回山東老家照看。6歲父母離異,此後一直跟隨祖父母生活,小小年紀便體會到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張艾玲高中畢業即開始工作,之後又經歷婚變,隻身到北京打工,歷經坎坷。

  1997年起,張艾玲開始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是中國最早一批全職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人員之一。2012年,在北京一家公益組織上班的張艾玲回山東休假,卻因一場醫療事故被迫休養了將近一年。出院後,她用醫院賠償的近7萬塊錢作為啟動資金創辦了樂橄兒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為困境家庭心智障礙者提供社區康復能力訓練、心理疏導、輔助就業等公益服務。

  數十萬人伸援手 愛心捐贈撐救助

  樂橄兒成立初期,張艾玲跟隨當地一名教師,騎着自行車到周邊二十餘個村莊走訪,深刻感受到農村心智障礙人士的生存之艱難。「這是一個被人忽略的群體。他們是所有弱勢群體中最弱的一部分,大多被常年關在家裏不見外人。有的甚至被鎖在一間小屋裏,十幾年來陪伴他的只有一台收音機。」

  一直以來,學員們在樂橄兒的學習和社區康復訓練都是免費的,只有全月託管的學員每個月需交幾百元的食宿費用。樂橄兒成立以來,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和形式,接受過累計數十萬人次的愛心捐贈支持,募集善款、物資700多萬元,用於救助減免100多個農村困境家庭心智障礙學員的應交服務費。

  身體大不如前 尋覓合適接班人

  50歲再出發,張艾玲一直在學習。她認為,做慈善不能僅靠一腔熱血,而是有很強的專業性。2015年起,她到北京參加民政部關於「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種子培訓師的培訓,一學就是兩年。2020年春,她拿到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學院發展獎」獎學金約15萬元,每月往返深圳去學習慈善管理。她說,時間久了,性格越來越柔和,內心也越來越謙卑。

  隨着年齡的增長,張艾玲覺得身體大不如前,曾因病兩次交代後事。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她說,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未來10年希望在樂橄兒打造一種全生命周期的陪伴模式,解除很多心智障礙者家長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