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公民科】港人重視公民責任 積極維護公共衞生

◆ 新冠疫情期間,市民戴口罩出門,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資料圖片
◆ 新冠疫情期間,市民戴口罩出門,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資料圖片

  幾年前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香港市民展現出了極高的衞生意識和公民責任感,共同為香港的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種全民參與、科學防控的模式,不僅為香港贏得了寶貴的抗疫時間,也為全球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其中一個課題是「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在這個課題裏,學習重點包括了「個人在維持公共衞生方面的責任(特別是應對傳染病)」,補充說明當中便包含了「保持健康生活模式,促進生理及精神健康」,也提及「當有疫症爆發和蔓延,應盡公民責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政府以至市民大眾對衞生問題都相當關注,那麼到底個人與維持公共衞生又有何關係呢?老師在授課時又可從何入手加以講解呢?

  關於個人行為與公共衞生兩者之間的關係,針對學習重點中「保持健康生活模式,促進生理及精神健康」和「當有疫症爆發和蔓延,應盡公民責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大致可簡單分為「個人行為與生活」及「個人行為與社會」兩種層次的關係。「個人行為與生活」的理解,可以視作為個人行為會為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香港人對於衞生的重視,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新冠疫情或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爆發高峰期間,香港市民在公共場所均自覺佩戴口罩,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健康的尊重。在新冠疫情時,市民在日常生活做到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從而有效降低了病毒的傳播風險。這種高度的自律性和衞生習慣,就是通過個人行為使得日常生活健康。

  近年,不少市民在潮流帶動下,參與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又對香煙、酒類減少依賴。有着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衞生觀念,有助減少傳染病在社區爆發,減輕政府對市民醫療方面的壓力,對於維護公共衞生極為重要。

  個人行為影響社會公共衞生

  除了個人衞生習慣外,香港市民在公民責任方面也表現得尤為出色,也就是通過個人行為影響社會公共衞生。例如新冠疫情期間,在政府的號召下,市民們積極響應,配合各項防疫措施的實施,包括了踴躍參與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通過廣泛接種及高接種率,在社會上迅速形成群體免疫,從而更有效地抵禦病毒的侵襲,降低社區爆發及染病後的死亡率。

  此外,在抗疫過程中,香港市民還展現出了強烈的社區意識和互助精神,許多社區組織和志願者自發行動起來,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幫助,包括防疫必要的口罩及快速測試工具。他們為居家隔離的市民送去生活必需品,為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資援助,讓香港的防疫工作更加到位,更加多元。

  從以上例子可以了解到,香港市民不僅注重個人衞生,更在特區政府的引導下,積極履行公民責任,共同構建了一道堅實的防疫屏障,使得香港在預防傳染病傳播的工作上,一直是模範城市。老師在教授相關課題時,可以簡單地說明香港市民大眾在個人層面上,盡了維持公共衞生方面的責任,這種維護衞生的意識,無論對個人抑或整個社會而言都甚為重要。

  ◆ 羅公明(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