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元走私藥 仿製扮正貨賣

  拆盒再包裝郵寄不同地區 海關瓦解兩集團拘4人

  香港海關於本月3日及15日展開代號「雷鳴」的打擊走私受管制藥物及藥劑製品行動,瓦解兩個以郵包走私藥物的犯罪集團,檢獲140萬粒受管制的仿製藥,半數為壯陽藥,總值約8,000萬元。初步調查顯示,兩犯罪集團將該些只是正廠藥五分之一價錢的仿製藥,以正廠價轉寄至全球60多個國家及地區牟取暴利。行動中3名外籍女子及一名本地女子被捕,由於兩個集團的運作模式極為相似,海關不排除他們是受同一「大集團」操控。

  據悉,海關人員早於上月在機場截查一件由香港寄往意大利的郵包時,發現內有22粒受規管壯陽藥。其後經情報收集及透過閉路電視分析,鎖定該兩個走私受管制藥物集團,並發現他們分別在大嶼山梅窩一村屋及新蒲崗一工廠大廈的分租單位,設有包裝及儲存中心。

  經深入調查後,海關於本月3日率先在梅窩拘捕一名在郵局寄出藥物的意大利女子,再押到一村屋搜查,在屋內檢獲60萬粒走私藥物,包括受管制藥物。海關人員同日再到大嶼山南部的䃟石灣,拘捕一名運送藥物的本地女子。至上周六(15日),海關人員先在尖沙咀郵政局拘捕一名寄出藥物的菲律賓女子後,押到新蒲崗一工廠大廈的分租單位內檢獲80萬粒走私藥物,包括第一部毒藥,並在單位內拘捕多一名管理倉庫的菲律賓女子。

  兩集團運作分工極為相似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第二組高級調查主任康恩表示,檢獲的走私藥物主要為印度生產的仿製藥,當中一半是壯陽藥,其餘有抗抑鬱藥、精神科藥、止痛藥及寵物藥等,數量之龐大、種類之繁多屬近年罕見。調查亦發現兩個集團運作模式及分工極為相似,包括將藥物的原裝盒拆除再重新包裝,然後安排外籍人士拿到全港不同的郵政局,郵寄到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海關將調查兩個集團是否有關連,以及背後是否涉及更大的集團操控。

  用正價出售牟取暴利

  另外,調查發現該些仿製藥的價錢僅是原廠正價的五分之一,相信集團成員拆除藥物的原裝盒是為掩飾藥物的真正來源地,以便用正廠價錢出售牟取暴利,兼且利用香港寄出以騙取消費者信心。4名(38至54歲)涉案女子被以「企圖輸出禁運物品」及「管有第一部毒藥」罪拘捕後,其中大嶼山被捕的兩名女子已獲准保釋,另在新蒲崗被捕的兩人仍被扣查。

  康恩指,兩個集團沒有黑社會背景,其每位成員只會知道自己工作範圍,不會清楚其他成員的工作細節,估計兩個集團運作不超過3個月,初步相信沒有涉案藥物流出香港市面。

  海關重申,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任何人未有按照條文的規定而管有毒藥表第1部所列任何毒藥,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2年。根據《進出口條例》任何人在沒有有效許可證下進口或出口藥劑產品及藥物,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