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大潭「尋寶」 細聽生態演奏

  香港常被形容為「石屎森林」,但其實不少地方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中位於港島東部的大潭郊野公園就隱藏大量珍貴物種,包括盧氏小樹蛙、香港瘰螈、短腳角蟾及香港湍蛙等。由港燈與長春社合辦的「綠遊香港」計劃,本月推出大潭郊野公園「水塘物語」線之「生態演奏廳」夜間導賞團,冀透過生態專家及資深導賞員的分享,帶領市民沿路觀察兩棲爬蟲及昆蟲,探索和大家咫尺共享的珍貴生態資源。

  主辦方表示,夜間是不少物種的交配及活動期,故特意開設夜間導賞團,形容夜間的大潭郊野公園充滿此起彼伏的蛙聲、蟲叫及鳥鳴,故命名是次導賞團為「生態演奏廳」,導賞員會引導參加者打開聽覺,學習以非捕捉、較遠離物種棲息地的方式觀察生態,避免對物種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導賞團路線以大潭郊野公園閘口為起點,行至郊遊地點(燒烤區),中途亦會經過苗圃路段及大潭家樂徑河溪。路線全程不長,若正常步行只需約20分鐘,但夜間不少兩棲動物出沒於此,包括香港特有的盧氏小樹蛙、香港唯一有尾巴的兩棲類動物香港瘰螈、在港首次發現的兩棲類物種短腳角蟾及香港湍蛙、中國壁虎等。導賞團會帶領參加者沿路找尋及欣賞動物,每次耗時約3小時。

  香港野行創辦人兼首席導師蘇樂軒表示,夜晚不少爬蟲及昆蟲會行走至人行道上,牠們體積非常小,如已瀕危的盧氏小樹蛙,成年雄蛙只有約1.5厘米,成體的短腳角蟾亦只有4厘米,黑暗中很易被人踩傷,提醒參加者步行時用電筒確認前方沒動物。夜間導賞團(公眾團)即日起接受報名,每團名額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