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之道
沈鴻穎 學研社成員、文字工作者
政府早前宣布展開好客之道運動,以積極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多年前劉德華一句「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嘅」深入民心,到如今換上古天樂拍攝新宣傳片,對白變成「做多啲啲,今時今日就係要呢啲;做多一步,好客之道」。
老實說,作為普通市民,日常外出消費便是「顧客」,接觸到的本港服務業並沒有那麼差,起碼在零售、酒店方面甚少受過不禮貌對待,有時逛街遇上太熱情的店員反有點不習慣。
不過,若要選今時今日最需要做多一步的行業,的士定列首位。不知大家有什麼搭的士經歷,筆者試過,星期日在彌敦道截車往深水埗,連續被拒三四次,半小時也沒有一輛的士肯載,雖不忿氣也只能改搭港鐵;車上失物,沒有報失熱線,唯有立即致電Call台報上時間地點和車牌,可惜最終找到與否音信全無;無論日夜,車速飛快,再遇上唔熟路狂兜路的情況,當堂暈車浪;司機邊開車邊睇訊息、覆WhatsApp然後急剎車……提心吊膽數次後,慢慢已不想再搭的士了。
以上遭遇,到內地、日本、韓國或台灣旅行都未試過,試問若是旅客來港,甫到埗就有這樣的體驗,是何等打擊呢?
據悉香港的士業議會將開展新一屆「的士禮貌活動」,包括向司機和乘客派發宣傳單張及紀念品。禮貌和好客,是教養與心態,是自小應建立的品格,也是對自己職業的尊重。這些由內到外的東西,並非幾張單張可改變到。
當然,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有禮、熱心的司機也是有的,但「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誰會想搭程的士要彷彿抽盲盒般講運氣呢?如何規管拒載問題,如何提升服務質素,是當務之急。不過觀乎近期部分司機將所有問題歸咎於乘客態度的回應,相信這條好客之道,路漫且長,只能許願加油,期望條路唔會兜太遠,香港仍能成為旅客熱愛的目的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