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2024】兩岸本是一家 將來必然重聚

◆15日,參加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嘉賓在會場外合影。   新華社
◆15日,參加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嘉賓在會場外合影。 新華社

◆15日,徐博翎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分享自己的學習、工作和創業歷程。   新華社
◆15日,徐博翎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分享自己的學習、工作和創業歷程。 新華社

◆15日,李姿瑩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新華社
◆15日,李姿瑩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新華社

  在陸台青分享創業經歷 感嘆大陸給台胞政策福利充滿溫度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香港文匯報記者蔣煌基、蘇榕蓉及中新社報道,「祖國大陸充滿關懷的政策措施和福利,就像父母對孩子的偏愛,為了讓我們有勇氣走向更大的世界。」心擎醫療(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台灣青年徐博翎15日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分享自己的創業發展經歷。她說,「來到大陸十餘年,自己深刻體會到我們從國外技術的引進者,變成了世界技術的領導者。兩岸本是一家,將來必然重聚,希望更多青年把握大陸的發展機遇。」

  徐博翎是台灣台南人。30年前,她的父母帶着先進的馬達製造技術往返兩岸。 「父親的事業正好遇上改革開放的好時機,生意蒸蒸日上,他非常慶幸當時自己回到大陸創業。」徐博翎說,從小父親就告訴她,21世紀一定是中國人的天下,一個中國人要成大事,必當逐鹿中原。「父親也一直告訴我,將來一定要回到大陸發展。」

  上學時,利用暑假時間,徐博翎在父親上海的工廠幫忙,從事做電路板、焊接電子元件、畫機械設計圖、寫程序代碼等工作,「這也為我後來在大陸從事科技板塊的創業埋下了種子」。

  台商新生代:學成歸來「登陸」發展

  30年後,徐博翎作為台商新生代,帶着海外學成的前沿技術,毫不猶豫「登陸」發展。

  在歐洲攻讀博士期間,徐博翎一直從事人工心臟和人工器官的研究。2013年,她受邀成為蘇州大學的特聘教授。

  2017年,蘇州大學啟動產學研支持計劃。徐博翎創立心擎醫療(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從人工心臟開始,打造多器官的生命支持平台」。

  「我是科技工作者,為醫生打造跟死神搏鬥的武器,拯救生命是我畢生追求的夢想。」徐博翎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款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並於今年4月獲批上市,填補了大陸臨床的空白。 徐博翎表示,大陸提供給台胞的政策和福利充滿溫度,令她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開創事業,有勇氣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台籍女教師:閩南文化在兩岸共生共榮

  「很多人說閩南文化的精神是『愛拚才會贏』,可是我在這裏看到的是其中蘊含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團結性。」出生在高雄的李姿瑩與漳州結緣,也與閩南文化有關。2013年,還是研究生的李姿瑩參加了閩南師範大學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這是我研究閩南文化以來,第一次踏上閩南這塊土地。」

  短短幾天,李姿瑩欣喜發現,漳州與台灣有非常相似的風土人情,給她一種回家的感覺,非常的親切。「那一周的活動,除了讓我對閩南從一種模糊的概念開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還結識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瑩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飛。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期間,漳州詔安青年徐雁飛擔任研習營活動的導遊,與李姿瑩就此相識,之後相知、相愛。

  2018年9月,從台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後,李姿瑩追隨着愛情的腳步,入職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間文學、閩南民俗等課程。翌年,她與徐雁飛組建了兩岸婚姻家庭。

  在閩南師範大學,李姿瑩還給學生上戲曲研習課。此次論壇大會上,她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歌仔戲的熱愛。她說,歌仔戲根在大陸,起於台灣,流傳於兩岸。

  「我雖然不是歌仔戲出身,但我很愛看戲。」出於這份熱愛,李姿瑩開始劇本創作、研究和學習演出,並把這份熱愛帶給學生,「希望把這麼有趣和美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2021年,李姿瑩創作的歌仔戲《開漳聖王傳奇》在漳州市漳浦縣上演。由閩南師範大學戲曲協會學生出演的這齣閩南語歌仔戲,為兩岸共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增添了不少青春與傳承氣息。 在李姿瑩看來,閩南文化在兩岸共生共榮,承載着兩岸民間藝術文化的精華,見證着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