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日益受重視 不愁無出路

  戴沛權當年之所以決心回港發展,一方面是希望將其所學回饋香港;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土生土長科學家的身份,協助更多有志的香港學生探索發展方向。他坦言,香港的研究崗位也許不算多,然而需要具備科學知識的專業工作絕對不少,尤其國家及香港近年日益重視科研和綠色產業,不愁沒有出路。

  「美國的學生很多時候比較獨立,很清楚自己的方向,跟教職員的關係不太深厚。」戴沛權坦言,在西方社會中教授能幫到學生的地方,更多只有在學業方面,「相比之下,在香港或亞洲地區,教授可以為學生做到的事更多。無論是學業還是有關未來的專業發展,學生都更願意聆聽教授的意見。」

  他發現有不少港生即使入到大學,甚至讀研究生,可能都仍在探索自身方向,「他們一開始真的會迷惘,或者不知是否力所能及。」畢竟本港大學的研究職位有限,「不過香港需要有Scientific Training(科學訓練)的工作絕對不少,環保署、漁護署、天文台等,很多職位都需要專業人才,甚至學士水平都未必夠用。」

  研究組曾「產出」3天文台科學主任

  「全球大趨勢就是綠色金融、綠色項目,因此業界愈來愈需要相關專才。」戴沛權的研究組就「產出」過3名天文台科學主任;還有人到商業機構從事農產品及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評估工作;也有投身金融、資金管理、諮詢,又或教育工作等。

  他認為,即使學生加入研究組後發現對有關範疇的興趣不大,但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仍可應用至眾多的專業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