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新能源車出海前景廣闊 智能化優勢成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即使在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車的海外市場依然廣闊。中國與150多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有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是中國新能源車出海的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

  今年5月,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類目增加關稅到100%,歐盟日前也宣布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劉英認為,即使如此,歐美市場也並非毫無機會。提及應對措施,她表示,中國新能源車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效率,繼續出口歐美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將目光多投向其他地區,比如東南亞、中東、拉美地區等,都有廣闊前景。「現在很多新興經濟體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也在碳達峰方面有各自的目標和規定,因此它們非常歡迎新能源車。」

  她提到,印尼有接近三億的人口,東盟也有六七億的人口,中國的新能源車物美價廉,具有很高的性價比,絕對不是西方所詬病的所謂「產能過剩」,而是「一車難求」。她還指出,歐美通過加徵關稅和反補貼稅等方式,試圖提升自己國家的產能,降低其他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其實是走不通的。「短期來看,或許有用,但放眼長遠,其實是有損本國產業的行為,而且損害了本土消費者的利益,這是赤裸裸將貿易壁壘當作政治工具在用,對此我們表示反對。」

  既要拓展國際市場 也要打通國內市場

  談及為何中國新能源車在國際上受到歡迎,劉英認為,除了物美價廉,中國新能源車所具備的智能化優勢也是重要因素。「汽車不再是一個代步工具,而是集影音、娛樂、工作、交流等於一體的智能化設備。」她提到,中國在做的智能網聯汽車,既有感官系統,毫米級雷達,還有一系列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這是汽車行業的新賽道、新模式、新服務,超越了交通工具的範疇,滿足了社交的需要。「新能源車更是基於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數據技術、電子商務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比較優勢,在智能網聯方面,中國新能源車有着核心競爭力。」

  劉英呼籲,希望國家能從政策層面盡快放開新能源車限購令,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中國目前超過85%以上的新能源車還是銷在國內市場,但因為像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依然在執行限購令,所以看似新能源車 『產能過剩』,其實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她認為,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絕不能只依靠海外市場,我們既要拓展國際市場,也要打通國內市場,以此對抗國外有些國家豎起的貿易壁壘,也滿足國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