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藝術殿堂】聖賢化作「凡人」 與觀眾「情感共鳴」

◆舞劇《孔子》中「幽蘭操」
◆舞劇《孔子》中「幽蘭操」

◆舞劇《孔子》中「玉人舞」
◆舞劇《孔子》中「玉人舞」

◆舞劇《孔子》劇照
◆舞劇《孔子》劇照

◆導演孔德辛
◆導演孔德辛

◆舞劇《孔子》片段「棠棣之花」。
◆舞劇《孔子》片段「棠棣之花」。


  「爆款」舞劇《孔子》重返香港舞台

  一代聖賢的坎坷歸途,萬世師表的大道之路……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舞劇《孔子》,於6月15至16日在香港葵青劇院上演。作為首屆香港「中華文化節」主題活動的一部分,這部舞劇旨在通過舞蹈傳遞文化精髓,續寫血脈深情。該劇總導演、孔子第77代大宗戶孔德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對今次赴港演出充滿期待,並介紹道,在劇中,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聖賢,而是與觀眾心靈相通的「凡人」。希望該劇能引領香港觀眾走進孔子的世界,感受那份超越時空的智慧與情懷。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實習記者 蘇雨潤 北京報道

  圖: 中國歌劇舞劇院提供

  伴着悠揚的古典音樂,巨大的「竹簡」從天垂下,一席素衣的孔子緩緩走到舞台中央,或翻滾、或跳躍,或喜悅、或悲愴,或形單起舞、或激昂群舞,其生命中的一幕幕次第延展開來……自2013年首演以來,舞劇《孔子》一直是舞蹈界的「爆款」劇目。

  該劇分為《序·問》《亂世》《絕糧》《大同》《仁殤》《尾聲·樂》等六部分,展現孔子周遊列國的傳奇往事。主創團隊通過「玉人舞」「幽蘭操」「采薇舞」等精妙舞蹈編排,串聯起孔子參政進諫、周遊列國、危困絕糧、絃歌幽蘭、晚年歸魯、刪改《詩經》、撰寫《春秋》等命途線索,探尋其內心「仁、禮」思想的豐富內涵。

  讓孔子跳起舞

  這是孔德辛導演的第一部舞劇。作為孔子的後代,從事舞蹈創作的孔德辛深感,有責任將孔子的思想和故事以舞蹈的形式呈現給觀眾。談及創作初衷,她表示,這源於其對家族的情感,以及對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的敬仰。她期望通過舞劇這一形式,讓孔子的智慧與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得以活化,讓孔子的教誨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如何能讓孔子站在舞台上跳舞,是當時我們比較難的一個課題。」為了讓舞劇充分傳遞出孔子的思想精髓,孔德辛在創作之前頗為用心地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對題材選擇亦做了很多論證。「看我如此認真讀書,有朋友甚至以為我是要準備考研。」她告訴記者,「從選材到劇本研討、審核,再到服裝、舞美、作曲、燈光等創作,我們就花費了半年時間。」

  經過不斷深入的學習、研究,在孔德辛的心中,孔子的形象愈加豐滿鮮活。他不僅是刪改《詩經》、撰寫《春秋》的大儒,是可敬可愛的師長,亦是抱持理想卻四處碰壁的政治家。他的求道之路艱難而綿長。這期間,有高亮的氣節可供讚頌,亦有失落的悲壯值得書寫,還有朦朧的煙火氣以及數不盡的五味雜陳可供後世了解。這樣的老師,一定是令學生喜愛和敬仰的。

  於是,主創團隊以「舞劇敘事」為核心,意圖使用一種「去神聖化」的解構手法,將孔子這位歷史人物從傳統的聖人形象轉化為舞劇中的普通人。通過舞劇敘事性這一特點來傳遞孔子的「人性化特質」,賦予其血肉之軀與情感溫度。在劇中,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聖賢,而是與觀眾心靈相通的「凡人」,希望能使觀眾了產生「情感共鳴」。

  該劇的舞台裝置亦是十分講究,以春秋戰國出土的文物原型為基礎進行設計,大到壁畫,小到桌榻,都力圖還原春秋氣韻。服裝上也借鑒了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元素,大膽融入現代色彩設計,最終打造出華美而又極具東方古典意蘊的視覺效果。

  全方位提升 更有看頭

  事實上,這並非這部舞劇首度赴港演出。201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舞劇《孔子》作為登上香港紅磡體育館的首部中國民族舞劇,一經演出便受到了高度關注和熱捧。

  「當年的演出中掌聲不斷,謝幕時許多觀眾依依不捨。」孔德辛告訴記者,「演出之前,我們拿了一些節目冊到場外售賣。突然聽到很嘈雜的聲音,以為有人在吵架。有在香港舞團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大家都在搶購《孔子》的節目冊,很多觀眾在『吐槽』我們節目冊帶少了,一冊難求。演出結束後,熱情的香港觀眾不肯離場,他們排起長隊,簽售、合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在被問及今次赴港演出與2017年的演出有何不同時,孔德辛表示,除了演員的成長和更替外,最重要的是經驗的積累和舞台的改變。「舞劇《孔子》的演出已進入第11個年頭,我們積累了更豐富的經驗,布局也更加成熟。」她說,「較之紅磡體育館,今次演出在專業的劇院,相信能從舞美裝置、舞台呈現等諸多方面帶給香港觀眾更好的觀演體驗。」據悉,該劇還在2019年加入了現場交響樂隊演奏,使作品的音樂表現更加豐富。

  有哪些看點可向香港觀眾推薦?孔德辛表示,「這部舞劇的題材、舞台呈現、載歌載舞的形式,都非常有看頭。例如鼓點激昂的『執羽舞』、典雅柔美的『采薇舞』、大氣恢宏的『書簡舞』等均值得推薦。」

  除了讓孔子跳舞之外,在劇中,孔德辛還將先人創作的「幽蘭操」改編成了歌曲,配合着舞者的舞動,旋律一次次在觀眾耳畔響起,營造了濃烈的氛圍。她說,「即使不跟着舞劇《孔子》走,它在其他場合單獨演出,觀賞感受也都是非常好的。」

  據悉,今次共有三組演員赴港參演。關於對演員的要求,孔德辛表示,不僅要舞跳得好,還需要有很好的表演能力。「在完成身體技術之餘,會表演才是最重要的。如何通過肢體表達更好地詮釋一個人物,這是演員需要去考慮的,也是他們需要去研究的。」她說,在同演員交流之初,會提供一些書籍和影視作品素材,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角色。「當然,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演員,不管是主演還是群舞演員都是非常優秀的,完全可以勝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