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絲織品勾勒絲路貿易路徑
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國」,也是中國桑蠶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蜀錦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在成都設置專門機構管理織錦。西漢初期,成都地區的絲織工匠們在織帛技藝的基礎上,首先發明了用多種彩色絲織成的多彩提花織物,其價如金,稱之為「錦」,這也是世界最早的錦緞絲織品。
張騫鑿空西域後,一條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西出玉門關,從新疆抵達中亞乃至歐洲的商道,重新串起了古老中國和非洲、歐洲各國的商貿往來。這條商道上最早也是最主要的貨物,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四川的絲綢,以至於後來,絲綢成為了這條商道的名字。近百年來絲綢之路途經地區發掘出土了大量帶有蜀地標識的絲織物,便是蜀錦活躍在陸上絲綢之路上的直接物證。而漢晉時期的絲織品,在西亞與我國新疆地區均有出土,這也勾勒出了絲織工藝向西亞傳播的路徑。
從兩漢開始,蜀錦便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銷往東南亞和南亞,至唐宋時貿易規模達到頂峰。
南宋時期,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驛站」的欽州,舟楫往來不絕,商人們「自蜀販錦至欽,自欽易香至蜀」。蜀錦自欽州出發,漂洋過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