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香港三方面優勢勝新加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外界經常將香港與新加坡比較,特區政府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昨出席「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時認為,香港與新加坡兩地各有長處,但香港有三個獨特之處是新加坡沒有的。馬時亨引述國際上金融中心排名,新加坡和香港是很接近的;但是香港的股票市場比新加坡大了9倍,很多企業上市,特別是內地企業上市,都會來香港。他指,「很多人不會拿錢到新加坡去買股票,香港不同,我們有幾千隻股票。」
港股市場較星洲大9倍
他指,第二個贏新加坡的優勢是保險。現時從事保險行業的馬時亨說,從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國際保險市場上活躍的保險集團)來看,香港有三家知名的大型保險公司,而新加坡則只有一家。第三是債券市場。他說,「20年前,我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時候,已經要推動債券發展,到今天香港的債券發展比新加坡大一點點,他們也做得不錯。」
馬時亨歸納之所以香港在股市、流動性及保險業的表現較好,主要受惠於內地資金、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機制、創科有助推動香港經濟等因素。他亦期望,北部都會區能提供更多土地資源,吸引更多高增值行業來港作為基地。
做好擅長領域 不能「鬥平」
他又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香港非常有利,因為只是大灣區的人口已經夠多,GDP也高。如果發展北部都會區後有更多土地,可以吸引高增值行業來港,以香港作為基地,銷售去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這是我覺得最理想、大家可以互相合作的。」
談及對近年港人北上消費的看法,馬時亨表示這正是香港與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融合的成果,雖然是有影響本地消費,但香港的餐廳以至各行各業也需要轉型,重新吸引遊客和港人留港消費,否則有可能會被淘汰。
不過,馬時亨認為隨着零售業轉型,相信商舖租金將會繼續下跌,寫字樓也要面對在家工作興起的挑戰,但他相信市場會慢慢自行調節,他舉例指如的士業界要做好服務水平,才可以為遊客留下好印象。
建議香港學習「瑞士模式」
此外,馬時亨又認為香港營商環境受到地緣政治局勢影響,加上內地經濟放緩對香港的影響較大,尤其是金融及旅遊,所以香港要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不能與其他城市「鬥平」。
馬時亨建議香港學習「瑞士模式」,發展高增值行業,惟香港面臨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他期望發展北部都會區後,可以吸引更多高增值企業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