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加徵關稅 盲從短視自傷

  馬 躍 資深評論員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將從7月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徵38.1%的額外關稅。此公告引發包括德國等歐盟國家在內的歐洲輿論吐槽抵制,一些輿論批評歐盟委員會的加稅公告有違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有損歐洲自身利益,是一種盲從、短視、自私、自傷的行為。

  輿論關注到,歐盟領導人雖反覆宣稱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等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和據此加徵關稅,是為了維護歐洲市場秩序,保護歐盟國家相關產業、企業和工人的利益,但從去年一系列操作來看,歐盟實際上與美國很有些亦步亦趨的痕跡。

  與美國加稅亦步亦趨

  搞陣營競爭對抗是華盛頓的慣用伎倆,施壓歐盟和歐洲國家是美國常用的手段,國際政治和地緣政治上如此,經濟貿易和科技能源上也是如此。去年華盛頓出於維護自身強權霸權之目的和地緣政治鬥爭需要,對華加緊施壓遏制圍堵,指稱中國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產能過剩是最新動作,在一系列鼓噪威脅和進行所謂的審查調查之後,美國於5月中旬宣布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此前的25%提高到100%。不到一個月,歐委會竟然也向中國電動汽車出手,這一連串蠻橫的操作顯然不是什麼巧合。歐洲輿論提出的質疑是,歐盟這樣盲從美國,究竟是什麼目的,能得到什麼好處?歐洲國家和歐盟盲目追隨美國,上的當吃的虧還少嗎?

  輿論注意到,歐盟最近對華發起的電動車等產品商品的所謂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其主要發起國只是少數,其積極鼓噪者和推動者是歐盟領導人。歐盟領導人言必稱維護歐盟國家利益,但一些輿論尖銳地指出,這其實與當下歐洲政壇的種種微妙複雜直接有關。

  歐洲議會大選剛剛落幕,歐洲極右翼勢力和傳統保護主義勢力大幅反彈,勢頭銳利,對歐洲多國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府政黨形成新挑戰新壓力,於是高舉保護主義大棋成了歐洲政壇的「護身符」和「救命稻草」。此次歐洲議會大選給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競選連任帶來壓力,馮德萊恩的5年任期即將結束,但很想連任,能否如願以償,必須經過新一屆720名議員組成的歐洲議會的投票表決。因此,馮德萊恩需要趕在歐洲議會投票之前,搞點兒能體現其強硬的保護主義動作,結果經貿問題在歐洲也變得越來越政治工具化。

  但對於這樣的操作之風險,馮德萊恩是心知肚明的,也因此歐盟此次宣布採取了兩大「折中手法」,一是將對華加徵關稅確定為「初步裁決」,宣稱如經過進一步談判無法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則歐盟加徵關稅將於7月4日左右開始實施。二是歐盟宣布的加徵關稅稅率,要比美國對華宣布的加徵關稅稅率低一些,但不管怎樣,歐盟領導人已經出手了,可這是一步自作聰明的險棋。

  保護主義沒有前途

  輿論指出,歐盟宣布對華加徵關稅是自傷行為,主要基於三方面的事實。一是歐盟這樣做,實際無法保護歐洲落後車企和產業,因為連美國都做不到,歐洲更做不到。歐盟發布公告後,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明確表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類似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二是歐盟國家內部對歐盟宣布對華電動車等加徵關稅,不僅立場不一,而且分歧還相當大,德國、瑞典和匈牙利等國早已表示抵制和反對,這些國家的車企尤其一馬當先,公開表態,因為他們深知這樣做必定會傷害到自身以及它們在華的合資合作。三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當今世界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業的領先國家和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對於歐盟盲從自私的對華加徵關稅行為,不可能逆來順受,必定做出對等反應,這是歐洲國家主要車企所無法承受的。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發言人已經明確表態,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