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發致命率高 「食人菌」揭開真面目
日本爆發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單在上半年錄得近千宗。這種菌會侵蝕人體軟組織,導致周邊血管、動脈、神經被破壞,造成大量出血,致命率高達三至五成,有長者感染後48小時內死亡。喜歡到日本旅行的港人少不免人心惶惶。究竟「食人菌」是什麼?其感染症狀與傳染方式為何?以及怎樣預防?現一文了解「食人菌」真面目!
什麼是「食人菌」?
「食人菌」醫學上名稱屬於甲型鏈球菌,或俗稱A型鏈球菌,因為感染後會導致組織壞死,繼而傷口看似被咬了一塊肉,從而得出這個名字。甲型鏈球菌,即化膿性鏈球菌,是一種存活於咽喉和皮膚上的細菌。有些人可帶菌而沒有任何病徵,有些則可能會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感染,例如猩紅熱。絕大多數甲型鏈球菌感染只會引起輕微及常見的疾病,例如喉嚨痛(又稱鏈球菌咽喉炎)和膿皰瘡等皮膚感染。在少數情況下,甲型鏈球菌會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傳染途徑?
「食人菌」可透過飛沫、接觸患者的皮瘡或觸摸受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傳播。
感染後有何病徵?
患者會突然喉嚨劇痛,且這種疼痛會隨着吞嚥加重,感染甲型鏈球菌最主要可能引發甲型鏈球菌咽喉炎,症狀可依年齡區分:
3歲以上患者:多會感覺喉嚨痛、吞嚥困難、附帶38°C以上發燒,且有頭痛、腹痛、噁心等症狀。身體檢查時,也可能發現扁桃腺腫大、有滲出物,上顎會有出血點,懸壅垂(腭垂,也就是俗稱的小舌)常附帶發炎狀況,前頸部淋巴結亦可能有壓痛感。
3歲以下患者:症狀較不典型,喉嚨痛相對不明顯,通常會出現鼻塞、流鼻水、低於38.3°C的發燒,以及前頸部淋巴結有壓痛感等情況。
若能給予有效治療,多數感染患者會在治療24到48小時後退燒,並在3至5天內痊癒;如治療效果不佳,便要留心引起化膿性、非化膿性的併發症。化膿性併發症包含菌血症、頸部淋巴腺炎、中耳炎、腦膜炎、扁桃腺膿瘍、肺炎等;非化膿性併發症則有猩紅熱、急性腎絲球腎炎、風濕熱等。
潛伏期有多久?
甲型鏈球菌感染引致的各種疾病有不同的潛伏期。例如,猩紅熱的潛伏期通常為1至3天,鏈球菌咽喉炎的潛伏期為2至5天。至於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其潛伏期會因應感染位置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現初期症狀,患者可於24至48小時內出現低血壓。
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醫治甲型鏈球菌感染。如果出現感染病徵,應盡早求醫。患上侵入性甲型鏈球菌疾病時,患者可能有需要住院或接受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