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香港之減碳創富】中電羅嘉進:抓能源轉型機遇 助港實現碳中和

◆羅嘉進表示,大亞灣核電站至今總共輸送至香港的電量超過3,128億度,足夠供應全港270萬家庭25年的用電需求。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羅嘉進表示,大亞灣核電站至今總共輸送至香港的電量超過3,128億度,足夠供應全港270萬家庭25年的用電需求。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2030年前要大幅減少燃煤發電
香港2030年前要大幅減少燃煤發電

香港碳中和路線圖
香港碳中和路線圖

  大亞灣核電供港三十載 對港減碳貢獻巨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減碳成為各行業投資及轉型的巨大機遇。本地發電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佔總排放量約66%,要達至香港減碳目標,能源轉型是關鍵一環。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大亞灣核電站對香港在能源安全和減碳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抓緊香港實現碳中和的機遇,借鑑大亞灣核電站的經驗,為香港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作出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羅嘉進在訪問中提到,今年是中電在香港營運的第123個年頭,在過去一百多年裏一直與香港並肩同行,共同發展,服務香港。集團始終致力於保持電力供應的高可靠性,並在減碳方面穩步前進。此外,中電的電價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其中一個重要支柱是大亞灣核電站。今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因為今年是大亞灣核電站向香港供電的第30周年。

  售電量倍增 碳排放量減逾90%

  羅嘉進表示,大亞灣核電站對香港而言,在能源安全和減碳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電已經開始在全球環保和減碳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具體來說有兩點:首先,在1994年,中電是香港第一家引入核電的公司;其次,在1996年,中電成為香港首家引入天然氣發電的公司。這兩個「第一」分別意味着中電引入了零碳的核電和低碳的天然氣,這對香港的減排工作作出貢獻。

  他提到,從1990年到今天,中電的售電量翻了近一倍,增長了超過85%,但總體而言,碳排放量卻減少了超過九成。這意味着公司在碳和微塵粒方面的排放量大幅減少,在這30年間作出了顯著的進步。

  貸款建中國首座商用核電廠

  羅嘉進指,這一切得益於集團不斷引進更為清潔的燃料,同時在電廠運作中安裝了更多清潔裝置,並使用更環保的煤和天然氣,以及核電。因此,大亞灣核電站自1994年開始運作,對集團來說非常重要。當時,它由中電和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即今天的中廣核的前身)合資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商用核電廠,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之一。

  當年中國的經濟實力、資金和外匯儲備都處於起步階段,大亞灣核電站總投資額佔當時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這個項目引入了許多創新的機制和模式。當時的機制是「貸款去建設,售電去還款」,這是一種共同興建的模式,因為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資源有限,因此需要貸款來完成項目。貸款需要有還款能力,而還款能力則依賴於香港對電力需求的高度可靠保證。

  每隔十年大修 壽命可逾60年

  此外,中電與國家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早在1979年,中電就開始向內地售電。隨着內地經濟和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中電與內地共同發展大亞灣核電站,大部分電力供應香港,一部分則供應廣東。

  羅嘉進補充,大亞灣核電站使用壓水式反應堆技術,若保養良好,使用壽命通常可長達60年,有些甚至可達80年。大亞灣核電站定期進行維修保養,每十年更會進行大規模維護,今年適逢大亞灣核電站進行第三個十年大修計劃,進一步提升其營運效益,延長其運行壽命。特區政府淨零發電減碳策略

  發電界別達至碳中和:政府會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探索新能源發電和區域合作,增加零碳電力供應,長遠達至2050年前淨零發電的目標。

  淘汰燃煤發電:在2035年或之前將不再使用煤作日常發電,只保留作後備發電用途,屆時天然氣和零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將取代燃煤發電。

  發展可再生能源:

  ◆ 政府帶頭在不同建築物和設施加裝可再生能源系統,並發展更多先進的轉廢為能設施。

  ◆ 政府會研究更多便利私營界別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措施,配合上網電價,帶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 與兩電審視興建其風力發電場計劃。

  ◆ 政府將透過促進本地項目、區域合作和共同投資等,力爭在2035年或之前把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所佔的比例,由現時不多於1%,提升至7.5%至10%,往後進一步提升至15%。

  零碳能源發電:政府會探索和試驗在香港使用各種零碳能源發電,並探討加強區域合作,增加零碳能源供應,在2035年前提高零碳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所佔的比例至約60%

  至70%,2050年前達至淨零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