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建立灣區歸屬感 享受「雙向奔赴紅利」


  「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昨日在廣州舉行,展示廣東省在推動大灣區建設方面的工作成果。粵港澳三地投資貿易、資質標準、市場准入、人才流動等方面的堵點,近年正逐一打通,灣區人才和資源雙向奔赴日益明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要加強灣區人文交流,建立灣區歸屬感,特別是推動青年登高望遠,在灣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幹事創業,享受到「雙向奔赴紅利」。

  據統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從2018年的10.8萬億元人民幣,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九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隨着疫後通關復常,粵港兩地人員往來愈趨頻密。2023年深港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1.64億人次,日均達45.07萬人次,最高峰突破80萬人次。雖然內地訪港旅客口味明顯轉變、港人熱衷北上消費等現象,對香港的消費市道構成挑戰,但消費和旅遊只能反映短期的起落,兩地經濟內涵正在發生質的改變。

  港人北上,除了消費,也是可以幹事創業、施展抱負。大灣區內職業資格認可持續推進,累計3,950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同樣,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約11萬人才經各項人才計劃來港,其中「高才通」計劃估計每年可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兩地人才互通,為彼此帶來新思維,以及活躍的商機。無疑,人才雙向奔赴的紅利需要時間才可切實落地,但眼界的培養以及人文交流是必須的準備工夫,尤其年輕人需要登高望遠,將就業創業放眼灣區範圍,為自己尋覓更多機遇。

  當今社會有部分人對香港前景未抱有信心,其中原因包括對灣區發展缺乏了解,以及身處的崗位未有即時受惠。事實上,由廣東省,到每一個市,甚至每一個區,都對有意在當地就業創業的港澳人士提供便利和優惠措施,涵蓋面極為廣泛,除了創科、專業服務,還涉及眾多其他行業。兩地政府宜架設資訊平台,透過媒體向大眾特別是青年全面而深入淺出地介紹灣區內各種政策與各城市生活環境,在兩地大眾間建立灣區歸屬感,促進兩地交流融合,使高質量發展潛力和動能不斷釋放,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