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極端天氣 保障市民安全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去年極端天氣肆虐香港的情景,相信很多市民仍然歷歷在目。一場世紀暴雨過後,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低層全層水浸,餐廳「牛奶冰室」更是整個「沒頂」,除了店頂的招牌以外,全部都被洪水吞沒。同時,近筲箕灣耀東邨的一段耀興道,上方的天然山坡又發生了嚴重的山泥傾瀉,整條行車道需要全線封閉,過了大半年才能重開一條行車線。

  如果認為水災所造成的傷害不外乎水浸和山泥傾瀉,那就大錯特錯了。水災時出現的洪水還會對我們的供水產生非常負面影響,會污染飲用水源並大幅增加經由水傳播疾病的風險。一旦發生,受災的市民就不再限於水浸和山泥傾瀉的特定地區,而是所有張開嘴要喝水的市民了。

  我們的飲用水來自多種源頭,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系統。地表水是我們在地面上看到像湖泊和河流裏的水,這些水在洪水期間跟污水混在一起,吸收了污染物,已經受到了污染。地下水是滲入地下並填充含水層的水,由於洪水會滲入含水層,地下水也會在洪水期間和之後受到污染。本港的城市供水系統主要是從地表水源取得淡水,如果水源都已經受到污染,就當然會影響到自來水的品質。

  今年夏天已經到了,第一個3號風球已經懸掛了。筆者認為,有了去年的經驗,政府應該在夏天極端天氣出現的高峰期之前進行檢查,制定並落實包括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對和迅速復原這四個範疇的反應措施,加強應付極端天氣的能力,以確保市民大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另外,為了避免出現跟污染水源相關、範圍更廣泛的大型災難,政府、水務署和醫院、診所這類的醫療保健提供方,應該馬上開始做好預防和演練工作,以求提升在大型災難發生時能快速協調和應對的能力,以減少洪水對市民健康的影響,不要鬧出個國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