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端午賽龍舟
李從娥
我的家鄉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區漢江河南岸,這裏依山傍水,風景旖旎,有兩條河流經村莊:一條自西而東流向的漢江河,另一條由南而北流向的「堵河」,別名南江河。兩河在村口「人」字形匯合後深情地擁抱着向東流去。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堵河是漢江最大支流。江心突兀聳起一座小島,形如一尾鯉魚臥波兩河交界處的河心。島上住着清一色韓姓人家,故名「韓家洲」村。在他們居住地曾出土了很多漢代文物,甚至在住戶家的豬圈上也發現了秦磚漢瓦。這地方相傳是劉邦與項羽爭霸時的古戰場,島上人稱他們是漢代名將韓信的直系後裔。
每年農曆五月,荷花開了、麥子黃了、五月桃紅了的時候,一年中最熱鬧的端午節就到了。端午節划龍舟比賽,在這裏沿襲了上千年。沿河的村落,村村都有龍船會,端午節這天會划船祭龍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五月初四凌晨的微光還沒照亮漢江河,我們村精壯的鼓手、鑼手、槳手們已聚在河岸邊一起摽船,他們用粗鐵絲把船頭、船身、船尾箍緊,防止在賽龍舟時把船弄散架了。摽好船,再抬出木龍圖騰,喊着豪放高亢的號子把它們分別安裝在船頭和船尾,紅袍加身緩緩放入河中。然後把龍船會的旗幟高高插在龍船中央,旗幟上繪着一條威風凜凜的黃龍,「黃龍會」三字迎風招展。旗杆上掛一面銅鑼,船艙中央置一面大鼓,船尾是一根長桌既掌握方向又能划水,船艙裏放着一些划水橈子。一切準備就緒後,村裏年輕小伙們就開始在江面上操練,為了明天的比賽。
初四夜裏十點左右,村人紛紛來到河岸,虔誠地祭拜龍王,許下各自心願。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驅邪祟、事事如意。一時間,煙花四起火光璀璨,爆竹聲,鼓鑼聲,夾雜着孩子們的喧鬧聲響徹漢江兩岸。
五月初五清晨,天剛濛濛亮,我還在睡夢裏就被河裏鑼鼓喧天的划船聲吵醒。河兩岸彩旗飄飄,人山人海,一群人跟着船在河岸上奔跑歡呼。每隻船頭上站着一個威風凜凜的領頭,船中間坐着一個打鼓的,一個敲鑼的。有人放鞭炮「出標」(出標就是獻東西,有煙酒、紅包之類)了,一聽到鞭炮聲,船頭站着的人手拿一根紅布包裹的橈頭快節奏地晃動着身體前後揮舞着,指揮船隻向前衝。船上的槳手立刻大聲吶喊起來,快速划動橈子,鑼鼓聲也打得密集緊促,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出標者。誰先到,就得到的獎賞多。
這是一場最古老最原始的民間自發組織的龍舟比賽。沒人出標時,就悠閒地停在江面上,四處觀望着岸上的人群,捕捉出標者身影,一見風吹草動,全員戒備,鞭炮聲剛一響,便聞聲而動,隨之吶喊聲震天動地,朝着目標奮力爭渡,唯恐落後,速度之快令人驚嘆,贏得岸上觀賽者陣陣熱烈掌聲。
有的出標者乾脆站在機動船上,遠遠開出一段距離後,點燃鞭炮,然後開足馬力朝前疾駛,霎時,十來隻龍船伴着鼓聲、鑼聲、槳手們粗獷而又豪放的叫好聲爭先恐後浩浩蕩蕩地從後面追去。岸上的人又是一陣驚呼喝彩。
出標者們想盡辦法使龍舟競賽變得激烈歡暢。龍舟在東邊時,他們就在西邊放鞭炮。龍舟在北岸時,他們就在南岸放鞭炮。引得龍舟忽而向東忽而向西,忽而向南忽而向北地爭渡……一會船頭朝前划,一會又船尾朝前划,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臨近中午,龍舟賽告一段落,人們各回各村會首家吃飯。爸爸把60歲以上的老人請到上席入座,宴席是慷慨而豐盛的,吃得賓主盡歡,不但菜是色香味俱全,量也十分充足,這一天過得奢侈極了,至今令我難以忘懷。以前擺會,每家每戶都向會首交兩升糧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用交糧食,直接由會首家出資操辦。每家每年輪流當會首。吃過午飯,稍作休息後,大家又划着龍舟來到河面上繼續比賽。直到夕陽西下,方才罷休。觀看者戀戀不捨離開。
「送龍」是龍船會賽事的最後一道程序,由龍歌手吟唱《龍歌》,船上選手一起和唱,然後由下一任會首祭過龍王後卸下龍頭、龍尾,將它們請送回龍王廟,接着晚上吃會。吃罷會,由會首把所得的戰利品公平分給每家每戶。至此,一年一度的龍船會宣告結束。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在鄉野以自己最原始的方式頑強地傳承千年。平日靜寂的村莊因端午而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