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南南合作」 保障糧食安全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上周筆者作為中糧集團外部董事,到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進行考察拜訪。

  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農產品大國,目前我國主要進口農作物黃豆、玉米、高粱、小麥和大麥,很大一部分來自這兩個國家。在一周的行程中,考察團深度調研了集團在兩國的投資情況、產業布局,並有幸體驗了食糖產業的完整生產過程。

  城鎮和耕地面積須取得平衡

  考察團在旅程中更深刻意識到糧食安全問題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以阿根廷為例,該國近十幾年來深受高通脹、高物價、政局不穩的因素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受阻,但其深厚的農業基礎尚能保障國民的基本溫飽,不至於因為饑荒引發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相較而言,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面臨周期性饑荒問題,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通過一系列系統工程,徹底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目前,我國的糧食安全仍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新考驗。我國如今處於高速城鎮化階段,農村人口往城市遷移,城市用地壓力逐漸增加,現有19.14億畝耕種用地已基本飽和,且由於不少可用耕地地形較複雜,大大降低了耕種效率。僅在1996年至2019年期間,我國耕地面積已經減少了2,000多萬畝。此外,隨着我國城鎮化率突破65%,工業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已讓越來越多青年脫離了土地,對農業的生產方式和重要性逐漸感到陌生。如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並鼓勵更多青年投身現代農業,從根本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將會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考察團又認識到現代農業的科技化、專業化。巴西糖業的種植和收割過程已實現高度科技化,利用衛星定位、無人機和大數據分析等工具,協助整個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工過程同樣高度自動化,提煉出的成品不僅包括原糖,還有乙醇和甘蔗渣;提煉過程中還可以發電,滿足工廠自身需求外,還可以將剩餘電能賣給當地電網,過程十分環保。

  甘蔗種植和收割、加工、儲存、物流出口,每個環節都極其複雜,面臨巨大的商業競爭。例如,在巴西和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物流需求常常是一個難題,貨車管理、火車港口運力等問題都會影響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此外,隨着產業鏈的全球化,農業公司要時刻面臨政治政策、法律法規、稅務安排的變動、匯率浮動、外匯管制、通貨膨脹等變數對農產品帶來的影響。中糧作為我國糧農戰線的「國家隊」,一直絞盡腦汁研究如何利用不同創新科技及工具,讓生產過程更高效、更好地控制成本,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和更好地服務客戶。

  提升農業效率暢通國際農貿

  考察團也體會到「全球南方」力量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儘管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相距萬里,但我們同屬全球南方陣營,有着相同的歷史遭遇、奮鬥歷程,面臨共同的發展難題和任務,對全球發展議題有相近的看法和訴求。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重要糧倉,在未來糧食行業和農業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阿根廷耕地面積約6.1億畝,佔國土面積14.3%,人均耕地居世界前列;大豆、玉米、牛肉產量分別排名全球第三、第四、第五;擁有851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巴西,現有耕地面積達10億畝,佔國土面積7.8%,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咖啡、蔗糖生產和出口國。更重要的是,巴西計劃未來可開發的耕地面積可達27億畝,其中大部分屬於高原和平原地區,耕種效率高且成本較低,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我國作為糧食進口大國,與巴西、阿根廷的產業具有高度的互補性。目前,通過金磚機制,我國與巴西的農業合作正在走深走實,巴西已替代美國,成為我方最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國。未來,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除提升自身農業效率外,也會繼續攜手以巴西為代表的全球南方,進一步促進國際農貿暢通,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世界糧食安全貢獻積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