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追蹤/蹭流量賣焦慮 警惕被「AI課」割韭菜

  圖:早前一位知名網紅打着「清華博士」頭銜銷售AI視頻課,後來因違規被多個平台封禁。
  圖:早前一位知名網紅打着「清華博士」頭銜銷售AI視頻課,後來因違規被多個平台封禁。

  自人工智能企業OpenAI發布了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後,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了這款工具所帶來的商機,但部分人不是研究怎麼以AI工具產出更好的產品,而是藉由推出介紹Sora使用方法的視頻課程來「掘金」。雖然早前某售賣AI課的知名網紅因違規被多個平台封禁,但仍有大量賣家打着「Sora付費課」或「AI視頻課」名號銷售一些人工智能入門和「掃盲」級的知識,通過「販賣焦慮」的包裝,繼續「蹭流量」「割韭菜」。\大公報記者 盧冶、林凱

  在某購物平台搜索「Sora課程」,隨便點開一套售價99元(人民幣,下同)的「Sora課程」已經超500人購買,超600人加購,還有人買後評論「據說店家是從美國回來的,時間就是金錢,還好下單了。」店內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買是預定名額,「目前我們已經接受了300多位顧客的預定名額服務。」

  「懂得AI的技術人員不一定能通過AI賺到錢,但不懂AI技術的網紅卻可以通過賣課賺到錢。」杭州某AI企業COO孟繁盛談及「Sora付費課」直搖頭,「Sora對行業的衝擊我現在還沒有看到,但是『智商稅』卻很多人交了。」

  胡謅「不用這東西馬上失業」

  「我……可能要失業了!」「全球影視行業遭遇降維打擊。」「Sora遠比你想的要可怕!」……記者注意到,在短視頻平台中,很多對Sora進行評價的文案話術有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Sora一出現,我就開始關注業內對它的評價。我覺得很多博主的評價都太水了,只會感嘆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對於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以及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憧憬都很局限。」在北京工作從事短視頻後期工作的文博向記者表示,網上對於Sora的評價千篇一律,多數博主都是在追風口引流量。

  而當Sora話題剛一爆火,便有視頻博主標榜所謂幫助網友獲得內測資格、售賣提示詞庫、Sora入門教程指導等等,利用售賣Sora「教程」而賺到了第一桶金。

  「我是覺得這些視頻的內容有一點點過分地誇大現在AI的功能,有點誇大其詞,就是說你不用這個東西,你馬上失去工作,感覺是在煽動焦慮。」文博說。

  學者:扭曲大眾認知 有害無益

  已經從事兩年直播運營工作的王乙涵同樣認為,該類型內容令人反感。「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就像之前的ChatGPT、AI繪畫甚至再早年間大火的Python、Excel教程一樣,營銷的方式還是那幾種,無非就是『販賣焦慮』『畫餅』『提升技能』這幾個點。第二個方面就是產品質量方面,其教程的質量與宣傳的無法匹配。」王乙涵認為,誇張的宣傳方式以及不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產品質量是引起大家反感的主要原因。

  對於這類營銷視頻,專家認為,實質上是在渲染焦慮情緒,對於新技術在社會中的普及有害無益。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表示,「他販賣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種焦慮。這種授課,讓我們對於新技術反而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拚命地去拒絕它,而不是我想去看看它究竟能夠給我的人生帶來什麼樣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