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美增長減慢 成投資者共識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一直以來,筆者認為,今時今日的投資組合,應該是環球資產配置,跨地域,跨時區,跨市場,跨資產類別,才可以足夠分散風險,並增加回報。與此相關,也經常表達的觀點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方說,可以透過金價的變化,以此對於貨幣政策的敏感度,預知其他市場的變化。是的,過去十多年,金融海嘯後,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暫時最誇張的量寬和超低息環境,不是個別地方短暫時間,而是全球性,為時甚久的一場自然實驗。
由於金價獨有的歷史背景,雖然如今已非正式貨幣,無貨幣之名,但不少時候卻有貨幣之實,尤其投資者明白,打從金本位制取消後,任發甚至濫發的美元的實質價值根本時刻都在縮減。這樣一來,自然對於黃金有好感,因為拿着同等數量的黃金,當年可以在某個地區買的物業,一般來說,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美元卻肯定不行。
類似數據邊際效用遞減
無論如何,基於黃金無息可收,在分析效果上,其實類似於零息債,結果是,假如大家明白投資要看債市孳息變化,則其實另一個看似規模較細小的金市,其實同樣可以有類似,甚至更佳的參考。之所以更佳,是因為出於管治的理由,多國對於債市變化都看得很緊,尤其關乎本身發債的條件,相反,對於金市,卻任由它反映市場人士的真正看法。
有趣的是,近幾天金價變化顯然,經過上周的大量數據,已經足夠印證放緩,再多的數據,已不能產生同樣的刺激效果,說明投資者已心裏有數,放緩的故事,以至減息憧憬重臨,都在其中。
有關於同樣或類似足以印證經濟放緩的數據,已不能產生同等程度的刺激效果,可以說是邊際效用遞減又一例證。君不見,周三公布的ADP私人企業新增職位,以至標普公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又或者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四個指標,嚴格來說,並無形成一個一致的方向。
放緩步伐與通脹回落一致
心水清的投資者都明白,不能單憑某一個數據,便認為別的數據不對,反而應該通盤地看,彼此之間是否存在某程度上的共識,又或者因為個別的量度計算方式,令其有差異。
值得留意,短期所見,打從上周開始,一連串重量級數據,例如褐皮書、國內生產總值(GDP)、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等,基本上與外界估算差不多為主,而及至本周,一眾經濟數據,亦與市場估計的差別甚少,而且沒有壓倒性的方向,比較可以見到的,只是經濟放緩趨勢出現,但速度不算快。
這一點其實與通脹回落亦一致,事實上,美國當地通脹的回落速度,亦為不少人詬病可能太慢,但其實,配合起經濟放慢,而物價增長速度亦放慢,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其實是很合理的情況。
經濟轉變慢 市場「轉軚」快
無論如何,起碼近來又再轉的風向是,早前甚囂塵上的加息言論,短期又缺乏支持。更何況,加拿大央行亦已開始減息之旅!
從來經濟轉變是一步一步來,但投資者往往期望一步到位,故此經常翻來覆去,打倒昨日的我,然後又再尋回昨日的我。筆者維持去年底至今的估算,2024年底前,美聯儲將減息一至兩次,這一點不變。
(權益披露:本人涂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