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為漢賜「精絕國」貴族之用
那麼這塊「五星錦」的墓主人究竟是誰呢?經過考古專家和紡織專家的分析,雖然先秦時期新疆地區就有了毛絨纖維為原料的紡織手工業,但這塊織錦護臂則是由漢朝政府批准專設機構設計織造,後賜贈「精絕」王族之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于志勇認為,「五星錦」出土的尼雅遺址正是西漢時期精絕國所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後,漢代中央政權就與西域諸國間「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開啟了「絲綢之路」的輝煌歷程。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向西傳播,漢代中央政權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往來更加直接。另一方面,西域文化也逐漸傳入中原。漢朝統一西域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開拓遼闊的疆土,創造悠久的中國歷史,書寫燦爛的中華文化,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于志勇亦認為,在古代中國,「觀星文、察地理」由皇家史官掌管,所以這件織錦護臂自然也是由皇家織造,被當作「信物」賜給了西域綠洲城郭古國「精絕」的王公貴族。「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不僅彰顯了中國古人在觀天文、察地理、製絲綢等方面的成就,也實證了我國古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以及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事實,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精絕國史料稀少
五年前曾在古絲綢之路部分地區進行考察的西安高校學者黨輝說,「西域三十六國是對分布在今天我國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境內36國的總稱,精絕國便是其中之一。」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烏壘城(今新疆輪台縣境內)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西域諸國自此受中央王朝管轄。
雖然因為絲綢之路,這裏曾繁盛一時,但在戰亂和生態惡化多重影響下,西域三十六國逐漸沒落,一些古國更是突然神秘消失,城市或荒蕪或被黃沙吞沒。
據黨輝介紹,精絕國留存的史料記載極少,目前可知精絕國當時居民約有四百八十戶,人口三千三百六十人。漢時的精絕,雖是彈丸之地,卻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之處,商賈雲集,繁華富庶。然而幾百年後的唐朝,玄奘取經東歸路過此處,卻只見「澤地熱濕,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已不見往昔繁盛。史書中寥寥數筆,沒有明確記載精絕國到底何時消失,只留下莽莽黃沙和一個遙遠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