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孩子自律的竅門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當家長問我怎樣管才算合適,我通常答說管是為了不用管。不管也要逐步來,不能一步到位。就像孩子學習騎單車,可能先使用輔助輪,否則第一天騎車就跌跌撞撞,傷了手腳又壞了經歷,對學習者未必是好事。又如學游泳,一般不會直接把孩子扔進水裏,起碼要先學習基本功,最好給初學者一塊浮板,讓學習過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照顧小孩可能大同小異,想孩子自立,不等於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生自滅。要孩子自覺做功課,可能得先為孩子裝備微技巧。

  如果放手不代表讓孩子自生自滅,那就應該緩急有度,也可加入邏輯因果。人選擇正路其中原因是躲避刑責,「刑責」可以是自然發生:孩子放肆飲凍飲發現會拉肚子,這是行為帶來的自然因果。養育者在惡果出現後找個時機略作連結,就能幫助孩子學會適可而止。雖不保證孩子能在短期內學會自律,但如果養育者不能永遠監管孩子,就只能讓孩子把監察機制內化。就像有些人控制喝茶量,又不把致敏食物放進嘴巴,可能就是內化保護機制起了作用,不須別人提醒都能自律。

  告訴孩子不想牙肉腫痛,就應仔細刷牙;不想精神不振,就要早睡早起;不想功課吃力,就得專心上課。孩子一個錯誤態度衍生二百個錯誤行為,家長把孩子的錯誤行為連繫不良態度,就能讓孩子明白行為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孩子情緒一到就亂擲東西,不難想像孩子會在生活其他環節中狂妄自大。育兒這回事,不是打罵就能成功。想孩子自律,家長要走的路還很遠,但孩子總有一天會開竅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