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拚發展 留學篇❶/「留學香港」品牌 大有可為
特首李家超早前與政府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等舉行集思會,為香港拚經濟、拚發展集思廣益。
教育界就拚經濟、拚發展建言,他們指出,近年來港留學的學生人數增加,香港高等教育擁有教學品質高、師資國際化等優勢,而剛公布的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香港便有七所大學上榜,其中五所躋身百強。香港可發揮自身優勢,把握機遇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吸納各地學生培養更多人才,助力香港經濟發展,同時貢獻國家所需,對內對外皆大有可為。\大公報記者 余 風
日前,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本地六所大學排名有所上升,當中五所繼續位列世界百強之內。教育局發言人昨日(5日)表示,排名結果為政府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增添信心和凝聚力。政府將繼續與高等教育界緊密合作,發揮香港的優勢,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讓本地學生擴闊國際視野,培育多元人才,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增強香港發展動能並貢獻國家建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上月率領香港高等院校代表團訪問北京,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會見代表團時指出,香港高等教育具有獨特優勢,教學質量高、基礎研究強、國際聯繫廣、與內地合作實,可謂實力雄厚、影響巨大。這是香港引以為傲的「金字招牌」,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確實有獨特的教育發展空間和優勢。」
擴大「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
蔡若蓮表示,國家發展帶動香港高等教育發展,香港將把握機遇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以己所長貢獻國家。蔡若蓮亦指出,內地相關部門非常肯定香港的教育是國家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香港為國家培養更多具備家國情懷、才德兼備的高端人才。
蔡若蓮表示,當局將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透過多渠道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包括加強收生,循序漸進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擴大「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此外,會做好非本地生的支援服務,包括語言文化差異、起居飲食,以及支持其畢業後留港就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的建設,也能助力擴大院校的空間和規模。「我們希望凝聚各院校,參加世界各地的教育展或會議,展示『留學香港』這個品牌。」蔡若蓮透露,已組織高教界到訪過澳洲,接下來將到美國、歐洲作進一步推廣。
「『留學香港』品牌對香港絕對有幫助,不只是讀書如此簡單。」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表示,有人或會質疑本港投放過多資源於留學生身上,他指雖然留學生的學費不足以完全覆蓋學位的成本,惟留學生需來港生活,除了繳交學費,還需支付生活及住宿費用,親友並會來港探望,在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消費行為,對香港帶來好處。
劉智鵬認為,除與國家教育部緊密合作,爭取內地與香港高級文憑資歷互認外,最重要是如何吸引更多留學生來港。他指出,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並有優厚的師資條件,「為何不來香港,而繞過香港走出去歐美澳紐求學?既然在港就讀的學位資歷,返回內地後是等同境外學位,為何要走如此遠?」
加強畢業生留港發展配套
此外,劉智鵬建議,除提升針對東盟和「一帶一路」學生的獎學金,還可實施「人棄我取」的政策,加強到東南亞、東歐、南美及非洲等地的宣傳,吸納更多學生來港升學。他又指出,留學生來港後並非只單純取了學位,可考慮有關學生畢業後留港發展的配套,除可吸納相關學生留港發展外,甚至協助他們在內地就業。「例如香港可作為非本地生的中介,穿針引線幫他們找尋工作。」他認為本港有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可望發展為「超級薦人館」,推動人才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