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語言的進化\蓬 山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這句話形容禍不單行,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當然還有「屋漏偏逢連夜雨,帆破又遇打頭風」之類的表述,大同小異。

  馮夢龍在《醒世恆言》裏就用了三次,分別是第一卷《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第十三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第二十卷《張廷秀逃生救父》。都是鋪陳命運多舛,難關重重。比如《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石知縣損失官糧,被皇帝削職、追討,急火攻心,抑鬱病故,女兒又被賣身為奴,真是不折不扣的「屋漏更遭連夜雨」。前邊渲染得越慘,越能襯托後面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這是古典小說、戲曲的常用套路。

  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如「麻繩專挑細處斷」「瘸驢單踩窟窿橋」,說的都是「厄運只找苦命人」。時代不同,住在樓房裏,雨再大,也不會出現屋頂漏雨的情況。「麻繩」「瘸驢」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如同算盤、電報一樣,都是只存在傳說裏,早已退出現實生活。

  前幾天看到有中學男生鬥嘴,調侃對方「生旦淨末丑,學渣單身狗」。以前倒是聽過「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形容梨園行當裏的多面手,什麼都能演,什麼都會做,「文武崑亂全能來,拉幕打旗掃後台」。

  而今這「生旦淨末丑,學渣單身狗」卻是何解呢?只怪老朽落伍了,原來差不多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意思,只不過用上了諧音梗,是「剩蛋淨默丑」。剩,剩男,沒有女生喜歡;蛋,考試成績差,得鴨蛋;淨,錢包裏窮得乾乾淨淨;默,嘴笨沉默;丑,當然就是顏值低了。總之成績、顏值、經濟、口才全方位地坍塌,悲催Buff疊滿了,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體驗和形象化的感知,這就是語言的自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