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字水】查嗣庭恃才放曠 招致家破人亡

  在野史中流傳,翰林院內閣學士查嗣庭在科舉考試中出了一題,為出自《詩經》的「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意思是說國君如不能愛惜百姓,國家面積就算有多大,最終也會失去的,別有用心的人卻指控查嗣庭故意犯上,因把雍、正兩字削去頭頂筆畫,就是維、止二字。據傳查嗣庭因此入獄,家破人亡。

  詩文涉嫌謗譏而獲罪在古代常有,北宋大詩人蘇軾就曾被指「包藏禍心,誹謗謾罵」而遭受貶謫,有學者認為這可算得上是一種封建制度催生的文化現象。不過,關於查嗣庭的傳聞其實有兩點錯誤:

  首先,作為考官,所出題目都有記錄,查嗣庭並沒有出過「維民所止」這道題目。雍正四年(1726年),他被任命為江西鄉試正考官。他當年所出題目如下:

  第一道題:出自《論語》的「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意思是君子不會僅僅因為某人善說會道就提拔他,也不會因為某人有缺失而完全否定他所說過的話;

  第二道題:出自《周易·大壯》,「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是說君子若能懂得正大光明的道理,就能了解天地萬物的真相;

  第三道題:「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出自《孟子》。

  第四道題:出自《詩經》,「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是說秋天豐收了,上百個糧倉都裝滿了米糧,婦女孩童都喜氣洋洋。

  查嗣庭所出的四道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名言,中平中正,又給予考生很大的發揮空間,怎麼會被冠上了借古喻今,譏諷時事的名頭?

  然而當時雍正選拔任用官員的一個主要方法,就是在召見時與其交談,憑其對答所得的印象而判斷高低,而查嗣庭的第一道題目就好似與雍正唱反調,指責他「以言舉人」。

  除此之外,雍正認為其他題目與汪景祺的《歷代年號論》有所聯繫,是暗示人要把正和「止」兩字聯繫起來思考。汪景祺《歷代年號論》一文中直言因正字有「一止之象」,都是指雍正年號,暗喻斬雍正帝之頭。「維民所止」的傳聞大概來源於此。 雍正之年號就有正字,汪景祺這樣說,有兩個可能,一是他鼓勵年羹堯起兵作反;二是他提醒年羹堯要小心避禍。可惜年羹堯鋒芒太露,終招殺身之禍,而他也劫數難逃。

  那麼第二重原因呢?查嗣庭看似是「因文獲罪」,實則文字只是導火索。查嗣庭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進士,成為庶吉士並在散館後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雍正元年,他因隆科多的推薦而成為內閣學士,隨後又得到蔡珽的推薦,兼任禮部侍郎。就如汪景祺依附於年羹堯,查嗣庭亦是依附於隆科多。

  罪名實為結黨營私

  關於此案的緣由,雍正帝自己說得很詳細:查嗣庭為官之初就與隆科多、蔡珽等人關係密切,並且「語言虛詐,兼有狼顧之相」,雍正認為他「心術不端,從未信任」。

  而此次出題,查嗣庭所出題目雖然都是引用古文經典,但雍正仍然覺得他「心懷怨望,譏刺時事之意」,所以派人到查嗣庭宅中搜查,果然搜出兩本日記,裏面的內容「悖亂荒唐,怨誹捏造之語甚多。」查嗣庭自是獲罪,這也為雍正帝整肅隆科多和蔡珽作鋪墊,隆科多有「保奏大逆之查嗣庭」之罪,蔡珽的罪名之一亦是「交結大逆不道之查嗣庭」。

  如此看來,查嗣庭之罪實際在於結黨營私,但查嗣庭嘲諷時事、生性疏狂、言語尖刻卻也是事實。他的日記中記錄了自己的一首詩:「天子揮毫不值錢,紫綸新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雲淡風輕近禾天。」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也可看出他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的性格。據記載,查嗣庭與杜紫綸關係不錯,雍正曾賜給杜紫綸一幅御書,寫的是程明道《春日偶成》詩。查嗣庭得知後就作了這樣一首絕句,且寫在日記中,不為他人所知。直到日記本進呈御覽,雍正指出他大不敬言論數條,此詩正是其一。

  查嗣庭父子病死獄中,次子判斬。他的兩個哥哥和侄兒們亦受牽連,或入獄或流放。海寧查家可算家破人亡。查嗣庭之兄查慎行作詩《哭三弟潤木》以悼念自己的兄弟:

  家難同時聚,多來送汝終。

  吞聲自兄弟,泣血到孩童。

  地出陰寒洞,天號慘澹風。

  莫嗟泉路遠,父子獲相逢。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