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由戲】北宋夜市餐飲興旺 豬胰胡餅美不可言

◆ 北宋經濟發達,市場繁華。圖為《清明上河圖》(部分)。 資料圖片
◆ 北宋經濟發達,市場繁華。圖為《清明上河圖》(部分)。 資料圖片

◆ 遊客在夜市購買胡餅,再現盛唐繁華場景。資料圖片
◆ 遊客在夜市購買胡餅,再現盛唐繁華場景。資料圖片

  夜市幾乎是各個旅遊城市的標配,遊客們不吃個夜宵,總覺得長夜漫漫極難熬。說到夜市,絕對不能不說到北宋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汴梁的夜市從入夜時便有,一直三更盡(約凌晨一時)才結束。有時候,逢上了大時大節,像中秋佳節,夜市更是通宵達旦。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說,「夜市直至三更盡」,到了「五更又復開張」。五更就是大約三點至五點,所以,北宋汴梁的夜市,幾乎是通宵營業,比便利店還要勤快。而夜市之中,尤其以餐飲業最為興旺。除了汴梁食肆之首礬樓,還有大量售賣小吃的食店。其中一項,頗受北宋夜遊人歡迎的,就是胡餅。

  在《東京夢華錄》,胡餅一詞出現了七次。其中,夜市所售的胡餅挺重口味,叫豬胰胡餅。豬胰就是廣東人所說的「豬橫脷」,用來配胡餅做宵夜,相信膽固醇必定超標。

  漢靈帝帶火胡餅

  胡餅這種食物並非宋代才開始有,事實上,早在東漢靈帝時已是京師的「網紅小吃」。《太平御覽·餅》引司馬彪《續漢書》說:「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據東漢人劉熙的《釋名》說,餅就是水和麵粉拌在一起,而胡餅就是大的餅,或者是放了胡麻在上面的餅。這些上着芝麻的胡餅跟今日西北一帶流行食用的饢類似。

  到了魏晉南北朝,胡餅已從皇室走到民間。陳壽《三國志·閻溫傳》裴松之的序提及趙息從父轉居北海(今山東省境內)「常於市中販胡餅」,由此可見,胡餅在這個時候已在民間流傳。

  到了唐代,胡餅更成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都流行的食物。白居易便有一首詩,叫做《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這種胡餅,能做到「麵脆油香」,估計是加了大量酥油去烤。

  唐人愛胡餅實在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唐人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大臣劉晏在冬天上朝的時候,天寒地凍,在路上「見賣蒸胡餅之處」,熱氣騰騰,於是使隨從去買,藏在袖裏帶到宮中食用,而且還一邊吃一邊跟同僚說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相對前朝,宋代的胡餅樣式顯然更多,而且也包入餡料,像北宋汴梁夜市的豬胰胡餅便是一種。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白肉胡餅。《東京夢華錄》卷四記,汴梁食店有白肉胡餅(或有人把白肉和胡餅分開,但筆者認為應是一樣食物,因為《夢粱錄》也有這個組合)。這個白肉胡餅在吳自牧《夢粱錄》卷三的南宋臨安城中亦有出現,似乎頗為流行。而這種流行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宋室南渡,定都臨安,使北方的飲食習慣傳到南方使然。

  ◆葉德平博士,香港作家,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高級講師,主要教授「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