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合理規管網約車 惠民利港創多贏

  吳傑莊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網約車近年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在香港也日趨流行,無可避免地與的士業界構成競爭,矛盾日趨白熱化。香港市民對點對點交通服務一直有需求,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也立意建設成智慧城市,網約車有存在的必要,也與的士有共生共存的空間。事實上,的士業界和網約車之間的競爭並非是一場零和遊戲,特區政府若能借鑒世界各地的做法,合理、合法、合情地規管網約車,得益的將不會只是的士業界和網約車,還有普羅市民、香港社會發展和智慧城市地位,相信結果會是「多贏」。

  香港目前並無特定法例規管網約車應用程式服務,但根據香港法例,在任何情況下,如車輛並非持牌的士或領有出租汽車許可證,其載客取酬即屬違法。特區政府正積極研究網約車的法律問題和社會普遍對於點對點個人交通需求,最快下月將公布初步調研結果,並聽取公眾意見,以決定未來的政策方向。網約車已在香港營運逾10年,普羅市民已有一定的使用體驗,基於當前網約車與的士之間的衝突,特區政府積極回應,希望提出便利大眾出行的政策,方向值得肯定。

  澳洲徵稅補貼的士業做法可借鑒

  事實上,在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洪流中,的士和網約車合作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趨勢;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也立意建設成智慧城市,網約車有存在的必要,也與的士有共生共存的空間。的士和網約車各有優劣長短,倘能互相合作,或許能發揮相得益彰的效果,讓廣大的市民受益,筆者建議可以循以下三個方向制定政策。

  首先,要平衡市民權益及交通業發展,包括顧及的士業界的利益。過去的士司機的服務質素不時受到詬病,許多的士車租昂貴,即使上調車費,車租成本也會隨之提高,變相令的士租車司機收入遠低於運輸業的平均水平,間接催生一些害群之馬會做出「揀客」、「兜路」、濫收車費等不法行為,影響業界質素。

  不少消費者希望開放並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為市場帶來競爭。對他們而言,網約車服務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出行體驗,有獨特的市場定位。然而,的士牌照屬永久制,而且可在市場自由交易,涉及的利益複雜,網約車的興起無疑會衝擊傳統的士行業的利益。政府必須回應市民便利出行的訴求,合理規管網約車,並且將對的士業界的傷害減至最低。

  第二,參考其他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包括向網約車抽稅或徵費,甚或成立基金,以補貼持牌的士。例如澳洲政府早於2015年允許網約車合法經營,有牌的士的收入大降,逾8,000名澳洲的士司機向網約車平台提出集體索償訴訟,控告網約車平台在2012年進軍澳洲後破壞國內乘車產業領照法律及執照價值。最後,雙方達成和解,網約車平台同意賠償2.72億澳元(14億港元),補償的士業界損失。

  香港雖然沒有集體訴訟機制,但未嘗不可透過雙邊會談解決糾紛。香港的士牌照昂貴,相對地,網約車未被立法規管,運營成本較低。如果網約車平台希望合法經營,可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和付出。同時,澳洲也有徵稅補貼的士業界。例如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就向每程網約車徵收1澳元「乘客服務稅」,以支付政府補貼的士業界。

  立法保網約車乘客權益

  另外,也可考慮對網約平台服務實施限制措施,以劃分的士和網約車的市場。例如在美國加州,法例規定當地的運輸網絡公司只能提供預約服務,不能在路邊攬客。還有,除非獲得機場當局的授權,否則網約車不得在機場提供服務。

  對於網約車的安全問題,不少地區也會立法,以保障乘客和司機。例如內地早於2016年起在北京等多個城市規範管理網約車,對網約車平台公司、運輸服務車輛、網約車司機都有相應的要求,例如網約車行駛里程達到60萬公里時便強制報廢;司機要無暴力犯罪紀錄、無交通肇事犯罪紀錄;平台亦要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協議。

  其他地區也不約而同地對網約車平台、司機和車輛的標準制定相關法規,提高監管,確保合規運營。例如在美國加州,法例規定運輸網絡公司有責任為網約車購買車保、對司機的犯罪背景和駕駛紀錄進行檢查、建立駕駛員培訓計劃、對濫用藥物和酒精採零容忍政策,以及定期檢查車輛等。

  第三,加強公共交通運輸的創新科技應用,鑑於香港致力建設成智慧城市,要確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融合的士和網約車服務將有利提升香港交通業的新質生產力。所以,在推行規管政策的同時,政府也應加強協助的士業界採用與網約車服務類近的科技,增強市場競爭力。

  例如,網約車利用網絡科技在短時間內為需要接載服務的消費者配對司機,為乘客提供了很多便利;網約車還通過內建的陀螺儀和感應器,得以收集各項駕駛數據,如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是否多次低頭察看手機、車速是否超標等,這些數據都有助於客觀評估司機的駕駛行為是否安全。這些科技也可在的士上應用,以提升服務質素和競爭力。

  事實上,網約車服務平台的品牌愈來愈多,市民將會有更多選擇,傳統的士行業只有積極進行科技化改革,才能在競爭中找到生存空間。的士和網約車將來需要更好、更健康地發展。說到底,的士業界和網約車之間的競爭並非是一場零和遊戲,迎合網絡科技發展的大潮流,合理、合法、合情地規管網約車,得益的將不會只是的士業界和網約車,還有普羅市民、香港社會發展和智慧城市地位,結果會是「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