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北上購平藥 完善交通可應急

◆Penny期望能提供跨境送藥服務。圖為她在胞姐陪同下,奔波北上求醫。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Penny期望能提供跨境送藥服務。圖為她在胞姐陪同下,奔波北上求醫。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本報上月曾作相關報道。
◆本報上月曾作相關報道。

◆本報上月曾作相關報道。
◆本報上月曾作相關報道。

◆鄧家彪昨日在立法會上展示本報上月相關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鄧家彪昨日在立法會上展示本報上月相關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鄧家彪倡設患者過關綠道 病人組織倡推動視像覆診

  香港文匯報上月連日報道,香港因為人口有限,採購藥物的議價能力弱,部分罕見病藥物更是「天價」,有患者惟有一路奔波折騰北上深圳求醫,以享用內地低至相等於香港5%藥費的同款進口藥物,報道引起公眾關注弱勢病人食唔起貴藥的問題。昨日立法會會議上,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展示香港文匯報當日的報道,批評香港癌症藥和罕見病藥物「貴到連中產都食唔起」,認為香港醫藥制度需持續深化改革,不單做到「好藥港用」,也要做到「好藥平用」,以及提高市場藥價的透明度,降低藥價。病人關注組織、學者指出,當務之急應先完善北上求醫的交通、送藥等支援,並且推動視像覆診;長遠要與內地統一採購藥物,降低進口藥物的藥價。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癌症及罕見病患者食唔起進口專利藥物、幾經折騰北上求醫的問題,自香港文匯報上月23日及24日報道後,引起各界關注。昨日,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就「積極建設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議案回應時,特別展示香港文匯報當日報道,指香港部分罕見病自費藥屬天價,同一間外國藥廠的同款藥物,內地價格僅萬餘元人民幣,為香港藥價的5%。他說,「我最近發現身邊愈來愈多人返內地求醫買藥,不是因為香港沒有藥,而是因為香港的藥價實在太貴,尤其是癌症藥和罕見病藥物,貴到連中產都買唔起。」

  引述本報上月相關報道

  鄧家彪會後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破局方案是特區政府與大灣區共同研發、共同註冊藥物,同時也要共同採購,但這個目標需要時間邁進,短期破局方案是優化港人北上求醫的支援措施。

  他指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院已成為香港七大醫院聯網以外的「第八個醫院聯網」,特區政府在支援港人北上求醫上雖然已作出不少努力,但仍未全面,尤其是提升交通便利度方面,對病人的幫助最實際,「不少北上病人都身患重症,需要輪椅或呼吸機出行,行動極其不便,建議政府與內地協商在口岸設立綠色專用通道,方便他們過關。」同時特區政府應與民間機構合作,提供北上求醫的專車,至少能在短期內提供最大程度支援。

  對於特區政府鼓勵港人北上求醫的「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鄧家彪表示,該計劃合資格病人包括麻醉科、心胸外科、臨床腫瘤科、神經外科等專科,能獲2,000港元的政府資助北上求醫,但仍有許多疾病未涵蓋,建議擴大計劃照顧不同疾病的患者。此外,該計劃目前合作醫院只有港大深圳醫院一間,若能擴大合作範圍,港人北上求醫也會有更多選擇。此外,他認為兩地要加強醫療信息互通機制,「因為病歷互通,這樣患者能無需北上取藥的同時,亦能在香港的醫院覆診。」

  肌萎女盼跨境送藥免奔波

  30歲的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Penny因為超齡無法申請特區政府的藥物資助,又無力支付每月20萬元藥費,去年起到港大深圳醫院求醫,同款進口藥當地只售1萬多元人民幣,平均每月北上覆診一次,每次也花八小時長征,其間更滴水不沾,十分折騰。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最希望病情穩定後,能減少北上覆診次數,其間由香港醫生跟進病情,藥物就經速遞到港,最能幫忙病人,但過程中兩地醫生必須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合力跟進其病況。

  據了解,跨境速遞藥物有嚴格規定,但也有酌情處理的空間,在疫情期間工聯會就曾為未能回港覆診的內地港人寄藥。香港罕見病聯盟服務統籌經理及護理顧問陳淑雲指出,目前科技發達,跨境求醫亦不一定要親身前往,若內地接受視像覆診,能減省病人的不便,但不論是寄藥、視像覆診,都要兩地政府介入協助,解決法規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