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與港結緣半世紀 感受香江律動

◆麥樸思來港時曾乘搭港鐵並雀躍地留影。
◆麥樸思來港時曾乘搭港鐵並雀躍地留影。

◆麥樸思身後的字畫裏,當中漢字象徵着商業和生活中「留有餘地」的智慧。
◆麥樸思身後的字畫裏,當中漢字象徵着商業和生活中「留有餘地」的智慧。

  現年87歲的麥樸思,與香港的淵源要數到50多年前,他在1967年首次踏足香港,從此與香港結下不解緣,並在香港創業開啟其成功之路。與很多香港人一樣,他曾親眼目睹了1967年「反英抗暴事件」,並在多年香港生活中深刻感受到香港的變化,他認為不斷應變是香港的成功關鍵,香港「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情況同樣適用於正在多方面變化和不斷進步的內地。

  不斷應變是香港成功關鍵

  麥樸思曾在其撰寫的文章中透露,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香港時為當時著名農業巨頭孟山都與香港豆製品公司的合資企業工作,後來他才由打工仔變成老闆,創辦顧問公司並成為股票分析師,而這段創業之路,亦令他對香港當時的效率及自由度感受甚為深刻,「我可以在幾天內開始自己的生意,沒有任何官僚作風,僱用我想要的任何人,並建立一家擁有熱情、勤奮和忠誠員工的公司。香港也體現了英國殖民主義的最佳特徵,高效的官僚機構和不干涉的態度,使其成為理想的生活和工作場所。更重要的是,英國的法治和獨立公正的司法機構對於港人和任何想在香港做生意的外國人來說都是天賜之物。」

  後來麥樸思1987年加盟鄧普頓,主力負責中國、印度、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股票投資業務,並贏得「新興市場之父」的美譽。期內他「戰績彪炳」,曾在1998年俄羅斯股票被恐慌拋售時「入貨」,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掃平貨」,以及準確預測美股2009年展開大牛市。2015年他開始退下火線,2018年從鄧普頓退休後,創立Mobius Capital Partners,繼續在新興市場的投資活動。而麥樸思亦經常著書立說,講述他的投資心得及對經濟情況的見解,他曾在一本2012年出版的書中表示,投資新興市場主因是新興市場正是增長所在。

  鍾情鐵路及中華文化

  除了關心經濟動向外,麥樸思亦是狂熱的「鐵路迷」。他在去年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來港時,當時仍未有港鐵,而他去年來港時就曾乘搭港鐵並雀躍地留影,他指港鐵現時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地鐵系統之一」,甚至以其個人名義擔保,港鐵具有非凡的效率,能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旅程中,由城市的一端到達另一端。他在疫情前亦參觀了毗鄰香港的深圳,當中特別提到他所乘搭的高鐵,僅需15分鐘即可將他由深圳帶到香港,驚嘆深圳在交通配套上發展之快。他亦對中華文化饒富興趣,除了在文章中經常使用中文諺語外,亦對漢字甚感興趣,他在最新文章中介紹他在Chartwell Capital香港辦公室的一幅字畫,當中漢字象徵着商業和生活中「留有餘地」的智慧。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