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釐清密與非密 守護數據安全

  「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具有分享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內地網絡空間安全專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當下,隨着個人「雲存儲」市場的發展,因為保密觀念不強、保密措施不嚴、保密方式不到位等問題引發的涉密問題呈現頻發、高發、深度展開的態勢,「可以說造成了相關敏感涉密信息數據在互聯網上『裸奔』,給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網絡竊密帶來了可乘之機。在這種情況下,導致『雲存儲』失密或者洩密就不足為奇。」

  該網絡空間安全專家認為,通過雲端存儲的信息被洩密、被分享,造成不該有的傳播等情況,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涉密人員不懂得對相關信息進行涉密的認定而採取涉密保護措施;二是保密觀念淡漠,甚至沒有保密觀念,對密與非密的界限認識不清。「歸根到底還是相關人員沒有把握法律的紅線,特別是涉密法律法規的要求。」他說。

  「總體講,涉密類信息可以分為三類,即個人的隱私信息、商業或其他機構的工作秘密,以及黨政企事業單位的涉密工作信息。」他強調,這三類信息的存儲都需要相關的責任人,特別是具體操作人員具有極強的保密意識。

  加強保密知識和法律法規學習

  在該網絡空間安全專家看來,國家安全部此番發布的文章中所提三個案例提醒,包括黨政機關在內的涉密單位工作人員應始終堅守保密紅線,加強保密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強化保密意識,提高保密本領,「特別是基層工作人員更要加強這方面學習。」

  「保密工作有句行話,叫做『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帶有隱私性和保密性的信息在進行存儲時要格外注意安全。」他指出,嚴格來講,具有保密性質的信息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進行分享和傳播。

  「近年來,我國個人雲存儲市場伴隨全社會數字化進程加速以及政策指引,都處於高速和良性發展階段。」大數據國家戰略計劃聯盟發起人、360集團信息保安專家鄔玉良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中國「雲」端技術迅猛發展,「雲存儲」未來必將更多向個人端拓展,而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將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他認為,當下,需要「雲存儲」行業通過技術手段增強用戶對數據安全的信心,相關主管部門也應發揮指導監督作用,協調開展對「雲存儲」服務提供商數據安全合規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數據安全保護工作得到落實。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