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金融新動能】麥樸思:香港遠未玩完

◆麥樸思昨在個人網站撰文「香港:遠未玩完」,並在文中特別配上他最新在山頂的留影,照片中香港維港景色仍舊璀璨。
◆麥樸思昨在個人網站撰文「香港:遠未玩完」,並在文中特別配上他最新在山頂的留影,照片中香港維港景色仍舊璀璨。

  不點名反駁羅奇 對悲觀言論感驚訝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昨日在香港外國記者會演講時重申「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的觀點,不過,影響力不遜羅奇、有「新興市場之父」稱譽的知名美國基金經理麥樸思(Mark Mobius),昨日在個人網站撰文「香港:遠未玩完」(Hong Kong : Far from Over),強調香港這幾年在政治和人口流動方面確實有變化,但並不會削弱香港的優勢和功能。他以自己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踏足香港的過來人身份指出,今天的香港依然生機勃勃;更指古語有云:「生於憂患」,他看好香港將透過擁抱技術和人工智能、配合內地的鴻圖大計,堅信香港在作為連接中外橋樑之中將獲益匪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近年不少西方媒體惡意「唱衰」香港,密集拋出所謂「取代論」、「遺址論」、「內地化論」,惡意炒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衰落」。近日訪港的羅奇不斷重複他的「香港玩完論」。同樣經常穿梭不同地方的麥樸思上周訪港出席一系列活動後撰文,透露其作為過來人的心聲,麥樸思指在香港期間,會見了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投資者、商界領袖及傳媒,其間不止一次被問到是否認同上述「遺址論」,他坦言:「說實話,我對目前這些圍繞香港的悲觀情緒感到有點驚訝。」

  香港的創業精神仍非常活躍

  麥樸思表示,可能他是二戰前夕出生,並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長大的人,所以他是一個永遠的樂觀主義者。他在文中特別配上他最新在山頂的留影,照片中香港維港景色仍舊璀璨。「我對香港的看法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時基本沒有變化」,他強調,「即使在今天,我對香港的看法基本沒有改變。上周,我有幸與幾位商界人士會面,我清楚地看到,香港商業環境的基本精神仍然非常鮮活。在香港,我看到了同樣的忙碌、同樣的雄心和有同樣奔向成功的決心。」

  「我仍然清楚地記得,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作為一名商業菜鳥,我搬到了香港,創辦了自己的顧問公司。正是香港及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社區向我展示了經營企業的秘訣。創業精神、韌性和對成功的不懈追求是那裏商業環境的標誌。」

  與時俱進更好運用固有優勢

  「我確實看到了政治方面和人口流動的變化。我很清楚,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及隨後的嚴格疫情限制措施以來,有大量人士離開香港,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人移居香港。隨着內地與香港加快融合,香港人才儲備正發生明顯變化。然而,這是否必然意味着香港的滅亡?誰能說這不是香港以新的方式發展和繁榮的機會呢?」

  麥樸思很早就專注於對新興市場投資,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他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抹殺任何城市或國家的潛力都不是一個好主意,而對他作為一個不斷尋找被低估的股票進行投資的基金經理來說,「沒有一個市場真正被淘汰」。不過他提醒,任何事都需與時俱進,否則將有被時代淘汰的風險,而香港自回歸祖國,在丟掉殖民包袱的過程中,他認為「香港必須重塑自我,更好地運用多年來培養的優勢」。

  受益擔當中國通往世界橋樑

  麥樸思認為,香港的前景更在於配合中國內地近年提出鴻圖大計。他說,中國古代智慧常強調「生於憂患」,成功常出自於挑戰。這一想法在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競爭中得到體現。隨着美國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中國政府的回應是加速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他說,有報道指5月份,中國設立了470億美元的半導體基金,旨在實現芯片製造的自給自足,「中國會否在科技競賽中超越美國,目前仍言之尚早,但我相信,香港將透過擁抱科技和人工智能來配合中國雄心勃勃的計劃,並鞏固香港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樑作用,從而會獲益匪淺。」

  麥樸思多年來關注香港市場,他去年亦曾訪港後撰文,感嘆香港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他提到英文有句諺語「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以不變應萬變)」,表示訪港期間留意到有不少新建築,在政治方面亦有顯而易見的變化,不過他觀察到香港唯一不變的特徵是「港人的韌性」,市場長久以來都在變化中適應、重塑和發展。他認為在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更多的變化將無可避免地發生,不過他看好無論發生什麼變化,香港仍能不斷發展、不斷轉型及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