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韓國「海淘新規」 緣何草草收場?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5月16日,韓政府發布《因跨境電商激增為加強消費者安全及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方案》,宣布包括兒童玩具、服裝等34個品類、電器、生活用品34個品類、生活化學產品12個品類在內的產品,如果沒有韓國國家統一認證(KC認證)標誌將禁止海淘。但是由於該政策缺乏細則,圍繞禁止品類的範圍出現了混亂,再加上政策計劃從6月份開始便實行,導致消費者出現不滿。

  韓國海淘幼兒用品的「媽媽論壇」消費群體等以侵害消費者選擇權為由,對該政策表示強烈反對。很多媽媽留言稱:「新政策是在讓我們花好幾倍的價格買本可以以低價海淘到的產品」、「政府不嘗試解決消費者海淘的根本原因」等等。

  隨着抗議之聲愈演愈烈,19日,韓國政府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海淘新規進行道歉和解釋,稱新政策「不是要全面禁止相關產品的海淘,也沒有對限制商品進行過相關研究」。

  儘管此次韓國政府的海淘新規在輿論壓力下暫時收場,但有許多聲音認為,韓國針對海外跨境平台加強審查的趨勢未來還將持續。據韓聯社21日報道,韓國政府仍有進一步加大對海淘產品的檢查和管理力度的計劃,政府各部門將針對「存在安全隱患、購買量劇增的海淘產品」進行產品質量檢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德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呂友臣認為,跨境電商往往採用郵政小包的形式進口,假如韓國未來計劃限制中國海淘,能採取的手段或是修改對目前郵政小包的關稅政策。\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