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拚發展 文化篇/開發IP 打造優質內容 香港文化產業大有可為

  圖:《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組亮相第77屆康城影展紅毯。
  圖:《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組亮相第77屆康城影展紅毯。

  從康城影展風光而歸,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又迎來新的好消息,港澳票房6月2日突破9000萬港幣,連續32日成為單日票房冠軍。

  趁着「九龍城寨」的旋風,對於未來如何能夠進一步開發文化IP、延長影視動漫等產業鏈、擴大經濟效益,大公報記者採訪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九龍城寨之圍城》監製、資深電影人莊澄,以及《九龍城寨之圍城》編劇陳大利等業界人士,在總結該電影的成功經驗的同時,他們認為高質量的內容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未來還可以通過文旅產業協同發展、依託內地市場機會鍛煉人才等方式推動香港文化產業發展。\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顏琨

  《九龍城寨之圍城》(下稱:《九龍城寨》)今次能在兩地市場都大獲成功,出乎很多人意料。在內地上映前,電影首日僅僅拿到9.4%的排片,同時期上映的《維和防暴隊》和《末路狂花錢》的排片量則分別是26.9%和15%。在莊澄看來,電影上映之初在內地排片量雖然低,卻是正常的市場選擇。「內地院線排片的時候也要考慮內地觀眾過往的口味,給《九龍城寨》排片少一點也不出奇。」他說:「從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訂至今,一開始香港所有的電影在內地票房都很好,而後伴隨內地電影的發展,香港商業電影在內地漸漸失去優勢,開始以警匪片和犯罪電影為主;而後這兩個類型的電影也開始疲弱,直到今天。」莊澄認為:「香港電影其實一直在內地市場不斷尋找自己的位置,有人說《九龍城寨》這部電影如果再不賣座,以後就別拍了,但是電影最終的結果證明,只要電影質量好,即便沒有那麼多大牌演員,都會受到兩地觀眾的喜愛。」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助力年輕導演

  憑藉口碑效應,《九龍城寨》不僅在香港創造票房奇跡,在內地市場亦一路高走。沒有大牌演員,沒有「流量」明星,以一班新鮮面孔成功突圍的《九龍城寨》證明,高質量的內容才是市場保證。內容的誕生有賴於人才的培養,近十幾年中,特區政府通過不斷向香港電影發展基金注資以支援電影發展,「創意香港」推出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更是成為香港年輕電影人的搖籃。

  然而,很多導演在通過「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嶄露頭角後,便迅速消失在電影市場。作為《九龍城寨之圍城》的編劇之一,陳大利是土生土長的香港電影人,他曾先後參與葉偉信「葉問」系列,並與司徒錦源合作《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後又自編自導了電影《黃金花》,獲得電影發展基金提供融資製作,如今陳大利正在北京參與另一個重要電影項目的編劇工作。在陳大利看來,《九龍城寨》的成功對於整個香港電影產業而言都是一劑強心針,但他提醒,當前香港的電影項目要麼是如「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當中的小成本項目,要麼是如《九龍城寨》這般背負巨大投資壓力的大製作,當中的中型製作項目則很是缺乏,年輕導演雖可以在小成本項目上獲得成功,卻未必能夠、也不足以被信任能夠擔綱大製作。

  陳大利認為,內地的電影產業可以為香港年輕導演提供更多在中型製作中試煉的機會。他談到,當前內地三大串流媒體平台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旗下的網絡大電影發展如火如荼,近年中更開始逐漸擺脫荒蠻時代、誕生出精品,「這些網大的項目其實大多製作精良,只是在劇本上比較薄弱,他們需要港風港味類型的電影,這對香港年輕電影人而言是很好的練手的機會。」

  作為一部高投資的電影,雖然票房節節高,但截至採訪前,《九龍城寨》尚未收回成本。對於電影未來在進一步挖掘經濟效益方面,還可以進行哪些嘗試,莊澄提到,香港電影未來可以考慮與更多的文旅結合。

  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影響力

  莊澄表示,有業界提出可以在香港重建城寨以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對此,特區政府近日表示正與有關方面商討,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它的景已經拆掉,但沒有棄掉,仍在的。會不會把部分的景拿出來,在一個適當地方擺放,讓公眾人士、旅客可以在該處『打卡』或觀看,這方面我們正在商討當中,如果有進一步消息,再向大家報告。」

  王英偉進一步指出,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成功,也的確能帶動文旅發展,這正好說明電影本身的力量和功能,如果能充分發揮到電影與旅遊業之間的協同效應,相信對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會帶來莫大的幫助。王英偉表示,政府在2024年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約14億港幣,他們將繼續完善現有支援措施,並研究推出新措施,致力提升香港電影在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曝光率和影響力。同時鼓勵香港電影工作者與內地及海外同業積極交流,吸收新思維,為香港電影注入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