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人類探月新里程 中國發展惠全球

  這是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性時刻!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着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這對於解答月球演化的關鍵問題、促進對宇宙演變的認識具有重大意義。從嫦娥一號至六號,中國探月工程不斷取得進步,技術上從落後到如今遙遙領先,充分說明中國科技發展勢不可當,有利於國際太空合作、促進人類福祉。未來兩天嫦娥月背「挖寶」,「香港技術」將發揮關鍵角色,這對推動香港創科發展貢獻國家所需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自5月3日發射入軌以來,嫦娥六號探測器經歷了約30天的奔月之旅,在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等一系列關鍵動作後,完成了這次世界矚目的「精彩一落」。相比於降落在月球正面,降落在月球背面可謂環環相扣、步步關鍵。特別是此次任務的預選着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落差可達十多公里,好比要把一台小卡車成功降落到崇山峻嶺中,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輕心,最終的成功,充滿着中國科技的智慧和創造。

  更重要的是,此次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樣品採集任務。近幾十年來,各國從月球採回數百千克月球樣品,但至今仍缺乏從月背帶回的原位樣本。而月球背面整體相對月球正面更為古老,具有重要科研價值,尤其有助於找到「水」的證據。此次「嫦六」「漸次煞車」減速接近月表、「火眼金睛」選擇理想落點、「關鍵緩衝」確保安全落月,再到「交會對接」將樣本轉移至返回器,一系列高難度操作,令世界為之讚嘆。

  20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不斷刷新人類月球探測的紀錄,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殊為不易。整個過程,既是中國不斷克服技術難關的過程,也是不斷克服抹黑攻擊的過程。就在不久前,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在國會作證時,還在抹黑「中國正將太空計劃軍事化」;針對「嫦六」月背取樣計劃,此人還蔑稱:「月背也就是始終處於黑暗中的一面,我們不打算去那裏。」但其缺乏常識的言論遭到世人的譏笑,而「嫦六」的成功着陸,不僅證明了中國科技的強大實力,也是用事實狠狠地摑了美國一巴掌。

  中國探索太空,始終抱着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宗旨。中國早已宣布向聯合國所有會員國開放中國空間站,去年底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月球樣品分發指南以及嫦娥八號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充分展示了無私的合作精神。以「嫦六」為例,就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歐洲太空總署的負離子探測儀、意大利的鐳射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事實說明,中國探月工程,是促進國際合作的工程,更是造福人類的工程。

  當「嫦六」月背着陸影相公布的一刻,香港市民和全國人民一樣,都感到無比的振奮。除了是因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之外,還在於探測器上有香港科研成果——搭載了由理工大學團隊設計和製造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也就是說,採集人類第一抔來自月球背面的土壤,用了「香港技術」。

  事實上,中國探月工程的許多重要階段,都能看到香港的助力。這對香港各界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啟示:大力發展創科,以己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香港的角色和作用將愈加突出。未來特區政府和各界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創科生態圈,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歷史機遇,將國際創科中心的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