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江蘇鄉土情 淮劇悅耳接地氣

  圖:陳澄昨日在家鄉市集表演,盼更多香港市民了解淮劇。\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圖:陳澄昨日在家鄉市集表演,盼更多香港市民了解淮劇。\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中國各地的傳統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當中淮劇多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而在昨日維園的家鄉市集嘉年華會上,到場的香港市民亦能現場感受淮劇的魅力。江蘇鹽城淮劇表演藝術家陳澄接受《大公報》訪問時介紹,淮劇的精髓,就在於獨有且成熟的聲腔體系「板腔體」,不只唱腔濃郁,而且台詞接地氣、琅琅上口。她期待越來越多人通過香港的國際化平台,認識這項傳統非遺文化。\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淮劇又名江淮戲,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最初的淮劇多為民間生活小戲,後來受徽戲、京戲的影響,逐漸開始演繹歷史生活的大戲。淮劇除了服飾、妝容等具有傳統戲曲的特點,在唱腔上更有鮮明獨特的藝術特色。

  「這種板腔體唱腔一出來就很濃郁,吸引人,台詞很形象化、接地氣,有時就像人說話一樣,將一連串的台詞唱出來,樸實、樸素,所以淮劇講悲劇色彩故事,就能夠震撼人心,講喜劇又能做到十分明朗。」陳澄說。

  「歐洲人也來學習」

  昨日專門來港演出的陳澄,是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淮劇團一級演員,亦是淮劇的代表性傳承人。她的父親是淮劇界陳派藝術創始人陳德林,母親是淮劇表演藝術家黃素萍。她自五歲起,跟從父母學藝,15歲進入戲校正式學習,後又得到昆劇、越劇等大師的傳承親授,令她在繼承父母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又有了自己的唱腔特色。

  陳澄向大公報記者說,此次是第二次來港演出,上次是在劇場內表演,而能夠與廣大市民這麼親近,這次還是首次,「這次表演形式十分平民化,大家可以隨時拿出手機記錄,這就是身邊的文化,也希望能靠香港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了解淮劇。」被問到若有港人對淮劇十分感興趣,是否考慮收徒,她笑稱「一定願意!」

  陳澄說,現時很多國際友人是戲曲迷,會專門去江蘇打卡學習,「很多歐洲人專程來,看看複雜精美的頭飾、唯美的身段,感受下水袖、旦角怎麼走台步,其實他們都能成為文化傳播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