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借鑒軟着陸經驗 中國技術走向成熟

  嫦娥六號成功着陸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啟月背「挖土」作業。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六號任務實施人類首次月背採樣返回,工程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相比2020年實現月球正面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任務,嫦娥六號任務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並將在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採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節點。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此次嫦娥六號落月任務充分借鑒了中國此前多次地外天體軟着陸的成功經驗,不僅再一次展現了中國特有的「粗精接力避障」技術,更進一步推動了該項技術走向成熟。嫦娥六號GNC(即制導Guidance導航Navigation控制Control)系統需要在下降過程中自主選擇一個既符合着陸要求,又能滿足上升器月面起飛條件的落點,為後續的採樣和起飛創造良好條件。之後,組合體開始徑直飄移至選定落點的正上方並開始垂直下降,至月面特定高度時關閉主發動機,最終利用着陸腿的緩衝機構實現軟着陸。這先後兩次的障礙識別與落點確定,展現了中國航天算法設計的精髓與核心技術。

  兼顧落月精度及經濟性

  專家表示,在落月這一階段,嫦娥六號與嫦娥五號主要有三方面重要變化。首先,嫦娥六號着陸的目標是月背,GNC系統針對新的軌道以及新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二號進行調整。第二,兩者的軌道不同,嫦娥五號是順着月球自轉方向飛行,而嫦娥六號是逆着月球自轉方向飛行。第三,嫦娥六號是在盆地着陸,逆行軌道以及更低的海拔高度,使得嫦娥六號的落月比嫦娥五號在推進劑消耗上有所增加。為此,科研人員對GNC系統進行了針對性調整、優化、升級,在確保落月精度的基礎上兼顧資源使用的經濟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