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加強環保教育 比垃圾徵費更有效

  丁江浩 東區區議員 民建聯執委 廣東清遠市政協委員

  政府近日宣布暫緩垃圾徵費計劃,不會於原定的8月1日實施,這決定無疑是正確的。自政府將原定4月1日開始的垃圾徵費延遲四個月,並在指定屋邨和政府場所推行「先行先試」計劃,經過兩個月的試驗,結果顯示仍有六至七成市民對垃圾徵費有保留。政府若強行於8月實施,屆時必出現各種弊端,更加難以貫徹計劃初衷。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近日表示,徵費並不是處理垃圾的唯一選項,這是一種務實和貼近民意的做法。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反映,垃圾徵費計劃並不能鼓勵大家做好環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社區的回收配套遠遠滿足不了市民所需,推行垃圾回收比想像中困難。

  政府原本是希望推動全港市民做好源頭減廢,但垃圾徵費計劃引起市民不少疑惑,效果未如人意。事實上,香港市民整體上都支持環保回收,但如果單靠徵費作為推動市民做好垃圾分類的唯一方法,並不切實際。政府沒必要立即訂下再推垃圾徵費的時間表,反而要擴大垃圾回收配套,並透過有效的公民及校園教育,加強市民對垃圾回收的認識。教育局須積極在中小學推行垃圾回收的教育,讓兒童和青少年自小培養環保意識,認同垃圾分類的理念,待時機成熟再推行垃圾徵費。只要長期做好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成為全港市民人人不可或缺的公民責任,屆時垃圾徵費必定水到渠成。

  同時,垃圾徵費暫時擱置,政府推進減廢工作卻不能停步。謝展寰表示,政府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確保2035年停用堆填區。市民生活和商業活動產生大量垃圾,僅靠堆填不可持續,垃圾焚燒發電是理想的處理方式。隨着技術進步,現在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十分先進,適合在本港採用、發展。另一方面,資源回收行業發展滯後亦是本港未能實施垃圾徵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垃圾本可循環再造,例如紙箱、金屬、廢舊家電等,做好垃圾分類、妥善回收再造,不僅可善用資源,垃圾回收本身更是一門很有發展潛力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