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經濟促消費

  郭靈 資深傳媒人

  上周內地歌手華晨宇在中環海濱舉行為期三天演唱會,吸引逾6萬歌迷到場。香港一直是華語流行音樂重要創作基地,亦是內地歌手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外國歌手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踏板。香港未來應舉辦更多大型演唱會,着力提升本地舉辦該等活動的軟硬件能力,吸引更多遊客來港,同時推動本地零售消費、酒店服務及餐飲業消費,激活盛事經濟。

  以今次華晨宇演唱會為例,單是舞台搭建就花了5,000萬元,為本地公司帶來可觀收入,大量歌迷蜂擁而至,亦令中環、金鐘和灣仔一帶食肆十分「旺場」。巨星歌手舉辦的大型唱演會一般都會產生可觀的「溢出效應」,以演唱會場館為中心的地區會在期間迎來消費高峰,因此也有「麥克風一響,黃金萬両」的說法。以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新加坡演唱會為例,6天為當地帶來39億港元的收益;華語頂流周杰倫在內地各城市的巡迴演唱會,動輒就能為當地帶去逾10億元的直接收益,加上相關政府的「借勢」催谷,經常能令收益翻倍。

  須知道,「曲終人不散,盛事正當時」,如何善用大型演唱會借勢「吸金」,正是現在內地許多市政府積極研究的課題。以南京為例,利用舉辦大型演唱會展開「寵粉」服務,為歌迷專門打造集酒店住宿、飲食消費及景點觀光於一身的「追星」優惠套餐,吸引歌迷在當地多留宿幾天,帶動旅遊等產業收益的同時,達到產生流量宣傳目的,使演唱會的「溢出效應」可以擴散至其他本地產業。

  從八十年代開始,本港流行音樂產業的影響力就已經傳唱整個華語世界。若能夠將演唱會活動由一般商業娛樂活動,提升至新時代發展的戰略級別,並與本地文化、旅遊等相關本地經濟活動相結合,相信一定可以為本地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