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 書香溢香江

  左圖: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香港閱讀+」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右圖:香港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主席羅乃萱。
  左圖: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香港閱讀+」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右圖:香港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主席羅乃萱。



  李家駒:善用創意敘事吸引全球讀者

  「希望透過全民閱讀日,喚起市民對閱讀價值和作用的關注。」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香港閱讀+」籌委會主席李家駒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專訪時這樣說。為推廣閱讀,特區政府自今年起,將每年4月23日定為香港「全民閱讀日」,在今年4月20日至28日,舉辦了第一屆「香港悅讀周」。

  探尋閱讀N種理由

  在今年悅讀周期間,各式新穎活動在香港遍地開花。香港出版總會得到創意香港資助,舉辦了「香港閱讀+」活動,從新城市廣場的閱讀嘉年華,延伸至在不同社區的30多個活動,囊括舞台表演、互動展覽及名家對話等,書香瀰漫於商場、書店、咖啡館乃至戶外空間,在讀者與書籍之間架設起溝通的橋樑,重燃公眾的閱讀熱情。

  在策劃推廣閱讀的活動時,李家駒和團隊落力研究,怎樣在全民閱讀之中推進一個不同年齡層都對閱讀有興趣的課題。最終,團隊推出了「閱讀的N種理由」項目,找到閱讀對自己的意義和作用。他發現,不同年齡群體的閱讀興趣多樣:譬如老年人偏愛養生書籍,年輕人傾心文學,而職場人士則更關注財經與專業領域讀物。尤為令人難忘的,是親子閱讀區的熱烈參與,家長與孩子共赴書海的溫馨,彰顯了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李家駒認為,這將指引未來閱讀推廣活動的核心策略。

  深港共讀共鳴共繪

  此次「香港悅讀周」中,深港共讀專區成為一抹亮色,不少平日難覓的書籍在活動中得以一見,令香港市民熱情翻閱內地書籍。李家駒透露,目前正籌備在今年11月深圳閱讀月,讓香港的出版界和作家參與互動,力求實現文化「連城」效應,讓兩地作家與作品跨越地理界限,實現兩地文化的共鳴共繪,讓兩地閱讀風氣互相交流。

  香港市場小,如何突破限制,將出版物在內地或世界舞台向更多讀者推薦,是香港出版界需要努力的地方。近年來,「創意香港」資助出版界參與各地重要書展,設立「香港館」,推廣香港出版的優質圖書,探索版權合作新模態,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將行業挑戰轉化為創新發展機遇。同時,香港出版界還放眼於大灣區,與廣州南國書香節的聯動,旨在打造無縫連接的文化交流平台,促使更多的廣州文學精品亮相香港書展,而香港新書則通過南國書香節觸達大灣區讀者。

  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

  隨着香港向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躍升,出版界更需要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我們要善用創意敘事與國際視角的優勢,以新穎編排、生動表達和立體呈現吸引全球讀者。」李家駒表示,比如透過「香港出版3.0」,透過人工智能方式,將中文優秀出版物變成英文電子書,比如通過「香港館」這個品牌,將中華文化、香港文化題材的書籍帶到國外,增進外界了解。

  李家駒舉例,諸如《我的家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書和《故宮三寶》等書籍,都是優秀的中華文化主題圖書,能夠讓大家全方位地體驗中華文化的深厚與廣闊。這三套圖書,也是李家駒想推薦給讀者的優秀中華文化題材書籍。

  羅乃萱:城市中閱讀的種子萌芽了

  「我自己對『香港悅讀周』很感動、很開心,也很滿意。」香港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主席羅乃萱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專訪時表示,「香港悅讀周」的成功舉辦得益於多方合作及精心策劃,包括場地選擇、活動設計及廣泛宣傳等。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讓閱讀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徜徉書海 親子悅讀

  正如羅乃萱所言,「香港悅讀周」仿若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廣泛回響,獲得出版社、圖書館、「創意香港」及多間本地媒體等的大力支持,共同烹飪一場閱讀的盛宴。據統計,該活動還吸引了超350所學校參與,在香港多區共舉行200多場線上線下活動,不僅促進文化與創意的跨界融合,也為香港的文化生活增添新鮮活力。

  「悅讀周」期間,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矗立的巨型立體書裝置成為焦點,吸引無數市民,尤其是家長與孩子的注意,親子徜徉書海,享受閱讀的樂趣。「舉辦這個活動得到很多回響,埋藏在香港城市裏,學校、家長、民眾心中的『種子』,這次突然間萌芽了。』羅乃萱說。

  啟智養心 與書對話

  羅乃萱視閱讀為生命之「呼吸」,她回憶道:「小時候媽媽不給我買玩具,唯一的陪伴就是書。開始不懂,後來慢慢發現書的『萬能』,我可以放心地和書『對話』,它會幫我解答疑惑而且從不會揭露私隱。」

  「閱讀應該是全民的」,羅乃萱對此深信不移。為了吸引青少年讀者,公共圖書館積極推廣「月月讀書樂」月會活動,亦舉辦「俠義無雙──我喜愛的武俠小說人物」徵文活動,青少年踴躍參與其中。羅乃萱亦參與「香港悅讀周」與電台合作的「一分鐘閱讀」廣播節目,將閱讀的熱忱延續下去,播撒閱讀的種子。

  作為一名愛書之人,又是資深親子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羅乃萱會推薦什麼親子閱讀書目呢?

  「很多人說這一代年輕人是『玻璃心』,很脆弱,不堪一擊。」羅乃萱推薦年輕人和家長們看看《告別玻璃心的13件事》,「它會幫助你告別玻璃心,不要放棄自己的主導權,不要害怕改變,不要在意無法掌握的事情。」另一本《孩子行為翻譯機》是她近期案頭書目,其中有很多有趣和貼地的提醒,讓家長理解孩子的「唱反調」行為背後邏輯。

  培養習慣 喚醒熱情

  羅乃萱也寫作出版了不少親子作品,其中《阿媽這杯茶》是新作。提起這本書,她最想推薦的,是封面及插圖作者──一位最初跟她學習寫作的年輕女孩張子蕎。「這是我和年輕人合作的書,她看了我的文章,憑感覺畫出來。」羅乃萱對此非常開心──看到有藝術潛能的年輕人,能合作各自發揮所長,是一件樂事。

  「這本《五感識香港》,裏面有香港的電車、菠蘿包,是香港特色,從衣食住行透過繪本讓更多人認識香港。」從電車到建築,從美食到日常,羅乃萱認為,現在有很多題材可以說好香港故事。她提倡利用圖書「無限」空間講述香港豐富多彩的故事,吸引更多人探索香港的深層次魅力。

  在推廣全民閱讀的過程中,羅乃萱深切體會到喚醒讀者閱讀熱情,投其所好至關重要。她主張順應個體偏好來培養閱讀習慣。羅乃萱舉例,類似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音樂劇《音樂之聲》這樣的作品,充當了連接不同媒介的紐帶,激發觀眾好奇心,令他們願意尋找相關書籍延伸閱讀。面對有聲書、播客等新興媒介的興起,閱讀形態雖變,其啟智養心的核心價值恆久不變、而且愈發璀璨。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權世平、馮書鵬(文、圖)